正文复制

推动各民族互嵌发展开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勉励他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同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1951年也签订了《团结爱国公约》,表达了各族群众团结、爱国、跟X走的愿望和决心;2020年又签订了《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续写民族团结进步佳话。红河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高度的ZZ自觉,当好新时代“答卷人”,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全方位互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红河大地越开越绚烂。
聚焦空间互嵌促交往。统筹城乡建设发展和公共资源服务配置,不断拓宽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平台。发扬大杂居、小聚居、交错融居传统,依托立体式分布的地理、生态、气候特征,形成不同民族立体居住、交错融居的居住结构,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加速城市、集镇、乡村人口迁徙和流动,城乡人口分布更加均衡,在红河定居的民族达40余个,形成空间互嵌的社会格局。引导各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打造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蒙自市建设者之家”、易地搬迁多民族共居守边的金平“伉偭小镇”等先进典型,促进各族群众水乳交融、亲如一家。加强与州域外的交往交流,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建立多个“红河娘家人”综合性就业服务工作站,与江苏扬州市、连云港市,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签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友好合作协议,搭建政府、企业、民间不同层次互嵌协作工作平台。构建互嵌式旅游环境,依托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以及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百年滇越铁路等资源,建成A级旅游景区48个(4A级旅游景区20个),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