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欧洲发展“灯塔工厂”的启示
“灯塔工厂”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技术应用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先行者,代表着全球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顶尖水平。2025年1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欧洲在“灯塔工厂”的建设与发展方面起步早、数量多、革新快,目前已有38家“灯塔工厂”。欧洲是如何在这块制造业的创新高地上持续发力的呢?
欧洲发展“灯塔工厂”历程。在信息技术初步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欧洲制造业踏入了数字化转型的萌芽探索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初步兴起,欧洲制造业意识到数字化技术对于提升生产效率的潜在价值。一些领先企业率先在生产流程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基础数字化工具,尝试优化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例如意大利的先进制造企业推广应用柔性制造系统(FMS),取代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虽然这一时期的技术应用较为零散,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开启欧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之门。
自2000年至2015年,欧洲制造业迈入试点推进阶段。进入21世纪,欧洲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扶持计划。此时部分企业开始在工厂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改造试点,他们整合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初步集成与共享,并且在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的应用上取得进展。例如德国的汉高工厂引入物联网实时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产品质量参数等关键生产数据,显著提升生产管理效率。这一阶段的试点实践为“灯塔工厂”模式的形成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2015年至今,欧洲制造业步入成熟推广阶段。近年来,欧洲制造业全面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众多企业以打造“灯塔工厂”为目标,深入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高度灵活、高效创新的智能制造体系。德国的西门子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排程和质量控制,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产品质量的零缺陷,成为全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