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论断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始终与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今中国,教育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和坚实基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X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加强X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力量。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决定》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聚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合理布局教育层次、类型、格局,用好选拔机制,满足国家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坚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首要动力,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20世纪末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信息化、数字化深刻转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每一次科技革新都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巨大跨越,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关键变量。谁能够占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在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着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