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梦县博物馆里的楚韵秦风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云梦”曾多次出现于传世典籍或诗篇,如《子虚赋》中“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从古至今令无数人心向往之。今天的云梦县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于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置县,距今有1400余年历史,不仅延续了“云梦”这一古老的地名,更以诸多出土的墓葬和文物证明着与古云梦之间的文明传承。这些惊艳世人的文物大多被保存于云梦县博物馆。这里馆藏文物共4285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套)。“中华第一律”“中国第一封家书”“中华第一长文觚”等珍贵文物穿越历史的长河向我们展示着楚韵秦风。
“中华第一律”
造纸术发明以前,龟甲、兽骨、简牍等书写载体使承载着文明密码的文字得以传承至今。将竹或木裁成狭长的小条即为“简”;裁成较宽的片状即为“牍”。1975年,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了1155枚秦简,每枚大约长20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度仅1至2毫米,是一位名为“喜”的秦国基层小吏生前抄录的笔记,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编年记》《封诊式》《日书》等,用4万余秦隶字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代的ZZ、经济、法律、医学、文化等历史。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简,且保存完整、内容丰富,云梦也因此获得“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在众多的睡虎地秦简中,《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等共同展现了囊括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秦律。《秦律十八种》最为完整,包含《田律》《仓律》《关市律》《军爵律》等,对农业生产、粮草仓、官营手工业、徭役、军功爵、传送文书、任用官吏、货币财务等的管理作了详细规定,如《传食律》和《行书》规定了公务接待、公文传递的法律标准,《效律》对度量衡出现误差设定了多个处罚,《田律》中,“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泉……”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秦律杂抄》包括《除吏律》《捕盗律》《戍律》等11种法律条文,很多与军事相关,包括军队训练、军官任免、战场纪律、战后奖赏等。《法律答问》通过简要问答、以案说法的方式对秦律涉及的条文、适用原则、诉讼制度等作出明确解释,使秦律能够被更好地读懂、执行。此外,很多法律条文都强调了任何人任何事不可违背律令,否则就要承担惩罚,这不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