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今年6月以来,我们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区推进文旅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我区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持续释放发展潜能,着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领导重视,构建了体制机制优势。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工作机制,贯彻“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快速推进文旅融合工作。对度假区体制职能进行重大战略性调整,通过重塑架构、优化路径、拓展职能、做大做强,体制职能调整后,XX旅游度假区的范围和职责均有别于省内其他旅游度假区,由区委常委兼任X工委书记直接分管,统筹协调,有效配置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力推进文旅融合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我区尊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律,以项目投入丰富文旅产品,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传播。加快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线路,打造青瓷、孝德、梁祝系列城市礼品。紧扣省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架构,聚焦文艺惠民、文创发展、文脉传承、文明创建、融媒传播,升级拓展智慧旅游项目,总投资898万元的数字智慧平台升级版招标上线,即将投入使用。高质量开展《上虞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实现上虞文旅融合的整体跃升。
(二)重点突出,锻造了四大文化品牌。近年来,区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发挥生态资源、文化产业等优势,注重文化资源的梳理与文化主题的提炼,促进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供给。我区绿水青山相依,山水人文相融,具备较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资源优势,拥有交通枢纽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推进数字化改革和规划引领,用文化遗产为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内在价值,已经基本形成孝德文化、青瓷文化、东山文化和名人文化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博物馆异地新建工程完工并正式开馆,曹娥庙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改造建设等工程项目正在推进,举办民间祭舜大典,举办XX国际龙舟赛等活动;推进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20年正式列入第三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正准备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开拓校地合作新模式,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设立上虞陶瓷高研究院等;不断加快大东山景区建设工程,陆续推进该区域一批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春晖集团的东山文旅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已建成投用。由上浦镇、梁湖街道实施“东山十景”提升、骑行道建设等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投入3.5亿元,实施名人故居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以胡愈之故居、王一飞故居等修缮布展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三)亮点纷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旅产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e游小镇围绕打造“长三角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持续增强数字文创产业集聚力和影响力,挖掘女儿红、越窑青瓷等本土文化IP,积极讲好上虞故事;章镇镇以“文旅兴镇”为目标定位,精心打造樱花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