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根据赣常任函[2019]13号《关于组织省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就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亦森等21位在抚选举的省人大代表参加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宜黄县中秋小镇、曹山景区、歌坪景区;资溪县大觉溪、真相乡镇;现场观摩了《寻梦牡丹亭》实景演出,并召开有关工作座谈汇报会,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抚州历史文化深厚,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优势比较明显,文化旅游产业呈增长态势。目前,全市共有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7家、省5A级乡村旅游点2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3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4.28亿元,同比增长5.1%;共接待游客3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实现旅游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22.7%。
1.坚持以规划为统领。编制了《抚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抚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年)》、《抚州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按照全域化的新理念,推动“多规合一”,推进景区市场化运营为主线,创新创优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化,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水平。
2.打造旅游新增长点。一是实施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南城麻姑山景区、宜黄曹山景区、金溪竹桥古村景区、黎川古城景区、广昌中国莲花景区、临川仙盖山等51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注重提升景区综合配套能力,完善景区“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建设,新改扩建A级旅游厕所超过100座。二是整合资金推进乡村旅游。大力开发“古色”旅游资源,投入3.18亿元对古村、古镇、古寺等进行保护性修复。整合农、林、水、扶贫等涉农资金6.1亿元,实施旅游扶贫项目46个,把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农村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到乡村旅游的发展红利。出台民宿发展奖励政策,建成了野狼居、壹秋果、九瀑峡等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3000多间。三是强化文旅深度融合。以“旅游+”为途径,在“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农业”四个方面,以《临川四梦》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谢灵运、王羲之、颜真卿、曾巩、舒同为代表的书法文化,以流坑古村、竹桥古村、黎川古城为代表的古村文化融入旅游等,探索出一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推进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