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XX先创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构建精准补链、高效落地、多元服务“三维一体”服务体系,持续优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有效解决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瓶颈,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链式发展、产业集聚的发展生态。近三年来,先导、亿特富隆、蓝固、新材料产业园等先后5次作为全市县域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观摩点。
一、图谱导航,构建精准补链体系,保障项目“引得进”
(一)高标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一是立足XX高新区总体空间布局,深度挖掘本地矿产资源、交通区位等资源禀赋,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科学谋划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布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循环经济、空天经济、现代物流等六大核心产业,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形成“一区六园”的空间格局。其中,新材料产业园依托本地丰富的矿石资源,聚焦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新能源产业园借助区域光照、风力资源优势,打造光伏、风电装备制造集群,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与空间高效利用。二是组织行业专家、规划团队开展专项研讨会议12次,对“一区六园”的功能定位、产业协同等进行深入论证。编制完成《XX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详细规划》,明确各园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及发展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引,确保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契合。三是建立产业空间动态评估机制,每半年对“一区六园”的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市场变化和产业升级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空间布局,为新兴产业发展预留空间,增强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要素先行,增强基础支撑。一是按照园区整体规划,系统绘制雨水、污水、供电、热力、燃气等基础配套3-5年实施图谱,全面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节点、建设内容和责任主体。编制给排水、电力供应、能源保障等12项专项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二是大力实施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建园区道路30公里,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提高园区交通通达性。推进变电站扩容、电力管线升级、供水管线铺设、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等工程,新建变电站2座,改造电力管线50公里,铺设供水管线40公里,建设雨污管网60公里,实现“宁让水电等项目,不让项目等水电”,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三是探索“先租后转”土地供给新模式,制定《XX高新区“先租后转”土地供应管理办法》。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企业可先租赁土地进行建设和生产,在达到约定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条件后,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2024年通过该模式,成功保障5个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节约企业前期资金投入超5000万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存量实现发展增量。
(三)按图索企,聚合产业生态。一是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产业赛道,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布、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梳理形成全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明确各产业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构建从产业定位到项目落地的全过程导航体系,为精准招商提供依据。二是根据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制定详细的企业招引名单,明确重点招引企业的行业地位、技术优势和合作意向,以明确的“需求清单”开展精准招商。通过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参加行业展会、开展小分队招商等方式,靶向对接目标企业。成功招引的蓝固项目,依托其在储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串联起卫蓝、海博思创等上下游10余家企业,形成了百亿级储能产业链,有效提升了园区产业竞争力。三是建立招商项目评估机制,从产业契合度、技术创新性、投资规模、税收贡献、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对招商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引进项目质量。对重大招商项目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手续办理等全流程服务,提高项目签约率和落地率。
二、创新机制,满足企业个性需求,打通落地“快车道”
(一)手续办理“跟包办”。一是推出“免排快审、同步并审、容缺优审、专员跟审”一站式服务模式。对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免于项目能耗、环境影响等部分事项的评估审查;对立项、环评、能评等审批事项,实行同步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时间;允许企业在主要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容缺提交部分次要材料,先行开展审批工作;为每个项目配备专属审批专员,全程跟进项目手续办理,实现企业从立项、验收到投产全过程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