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州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天紧急召开全州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对当前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进行再研判、再部署,对各项防范措施进行再细化、再压实,动员全州上下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实战状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箭在弦上”的紧迫感,全力以赴确保**安全度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刚才,州应急局、州气象局、州水利局、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分别通报了情况,几个重点县市也作了汇报。从通报和汇报看,形势不容乐观,压力巨大。入汛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州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部分县市累积雨量大、短时强度高,土壤含水量已近饱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攀升。**干流、南盘江及其支流,以及众多中小河流水位波动明显,部分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更令人忧心的是,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州仍将是全省降雨的重点区域之一,强对流天气活跃,局地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可以说,防汛救灾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容不得半点麻痹、丝毫懈怠!省委、省政府对防汛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州,地处滇南,地形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既是全省的农业大州、人口大州,也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洪涝灾害重点防范区。元阳、**、绿春等地的梯田核心区,金平、河口等边境县的山洪沟谷,个旧、蒙自等地的矿区、尾矿库,开远、弥勒等地的低洼易涝区,建水、石屏等地的水库坝塘下游……这些都是我们防汛救灾的重中之重、险中之险。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是保安全、保稳定的ZZ任务,更是守底线、惠民生的头等大事!基于对形势的精准研判和对**特殊州情的深刻把握,我强调几点硬要求,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一、树牢“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防汛救灾,首要在“防”,关键在“预”,核心在“实”。当前最大的风险,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思想上的松懈、行动上的迟缓、责任上的悬空。全州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
(一)**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们必须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我州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汛期降雨集中,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发、重发趋势,传统的防汛经验可能不再完全适用。必须打破常规思维,立足应对最不利情况,做好最充分准备。
(二)**的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大量群众居住在山区、半山区,依山而居、临水而住,部分工矿企业、基础设施位于灾害隐患点周边。一旦发生险情,转移避险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必须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最高准则、第一目标。
(三)**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经不起重大灾害的冲击。我州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一场大的洪涝或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可能打乱发展节奏,迟滞发展步伐。防汛救灾就是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
因此,全州上下必须立即警醒起来!坚决摒弃“年年防汛不见大灾”的麻痹思想,坚决克服“雨下不到我这里”的侥幸心理,坚决纠正“重救灾轻防灾”的错误倾向。要以对X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预案制定得更周密一些,把措施落实得更扎实一些,真正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二、聚焦“测、报、防、避、救”关键环节,把防范措施细化实化具体化到“最后一米”
防汛救灾是一场系统工程,必须环环相扣、精准发力。要紧紧围绕“测、报、防、避、救”这条主线,把各项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
(一)强化监测预警,务必做到“早、准、快、广”。“早”在加密监测。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加密会商研判频次,特别是对短时强降雨、局地暴雨的监测预报,要力争做到空间上精确到乡镇(街道)、时间上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和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