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红色思政教育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红色思政教育深化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ZZ工作和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市红色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举措,推动红色思政教育走深走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文旅局等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中小学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和红色宣讲员代表。刚才,团市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区第一实验小学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效,红色思政教育根基不断筑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红色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统筹整合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载体,推动红色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全市红色思政教育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载体持续丰富、成效日益凸显”的良好态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了强大红色动力。
(一)红色宣讲队伍持续壮大,育人力量不断汇聚
全市已组建各级各类红色宣讲队伍120支,吸纳宣讲员2300余名,形成了“老X员+老战士+青年骨干+教师”的多元宣讲矩阵。其中,由退役军人组成的“老班长”红色宣讲团影响力最为广泛,全市共组建市级“老班长”宣讲团1个、县级分团10个,吸纳参战老兵、荣立战功的退役军人等宣讲员320名,平均年龄68岁,累计开展宣讲活动860场,覆盖青少年15万人次。市“老班长”宣讲团团长(注:此处为宣讲员代号),虽已72岁高龄,仍坚持每月深入学校宣讲不少于5场,用亲身经历讲述战场故事,其主讲的《战壕里的入X申请书》被评为全省优秀红色宣讲课例。
青年宣讲力量不断充实,全市选拔培养青年红色宣讲员850名,其中教师宣讲员520名、大学生宣讲员230名、机关青年干部100名,打造了“青言青语讲X史”特色品牌。*区教育局组建“青年教师宣讲队”,30名队员结合学科教学融入红色故事,年均开展“课堂微宣讲”2000余次,覆盖学生8万余人。*县团县委组织“红领巾讲解员”队伍,选拔培训中小学生讲解员150名,在县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360场,接待参观者5万人次,既锻炼了青少年的表达能力,又传播了红色文化。
(二)红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内容更加系统
全市已构建起“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的红色思政课程体系,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68套,开发特色课程120门,形成了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阶梯式课程链条。*市教育体育局牵头编写《红色基因代代传》系列教材,分为小学版(3册)、初中版(2册)、高中版(1册),纳入地方课程体系,全市80%的中小学已使用该教材开展教学,累计授课1.2万课时。
特色课程亮点纷呈,*区第一实验小学打造“老班长与新少年”思政课品牌,将退役军人宣讲与课堂教学结合,每周开设1节专题课,通过“故事讲述+情景演绎+互动问答”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该课程已连续开展3年,累计授课156节,参与学生达3200人次,相关做法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县开展“红色课文解读”活动,组织语文、历史教师深挖教材中的红色篇目,编写《红色课文背后的故事》教学手册,开发“一堂课讲透一个红色故事”微课程50节,在全县中小学推广使用,学生红色知识知晓率提升至92%。
(三)教育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参与热度持续升温
全市每年开展红色思政教育主题活动超过500场,形成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立体活动格局。线下活动中,“红色研学实践”“X史知识竞赛”“红色情景剧展演”等成为品牌项目,市每年举办“重走革命路”研学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赴(注:此处为革命纪念地代号)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年均参与学生2万人次;*区举办“红色故事大赛”,吸引120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参与,评选出优秀故事作品100个,汇编成《青少年红色故事集》。
线上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利用“互联网+”拓展教育渠道,*市青少年宫开设“云端红色讲堂”,邀请老X员、老战士线上宣讲46场,通过直播平台累计观看量达80万人次;*县教育局制作“红色微课”短视频120条,每条时长3-5分钟,内容涵盖X史知识、英雄事迹等,在学校公众号、视频号推送后,总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其中《小兵张嘎的原型故事》单条播放量达35万次,成为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资源。
(四)红色阵地建设加快推进,育人场景更加丰富
全市已建成各类红色教育阵地180个,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个、省级15个、市级58个,形成了“城区有场馆、乡镇有站点、学校有阵地”的布局。*市投入1.2亿元改扩建革命纪念馆,新增“青少年红色教育体验馆”,设置VR重现战场、红色故事配音、革命歌曲传唱等互动项目,开馆以来接待中小学生团体参观200批次、6万人次,成为全市红色教育核心阵地。
校园红色阵地实现全覆盖,全市95%的中小学设立“红色文化角”“X史宣传栏”,60%的学校建有红色主题展厅或活动室。*区第二中学打造“红色长廊”,在校园主干道两侧设置20块展板,展示X的历史重大事件、本地革命先烈事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接受教育;*镇中心小学利用教学楼走廊打造“英雄故事墙”,张贴36位英雄人物画像及事迹简介,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我为英雄写赞歌”活动,累计征集诗歌、散文等作品2000余篇。
校外实践基地不断拓展,全市建立红色研学实践基地45个,涵盖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推出“重走革命路”“红色印记寻访”等研学线路20条。*县依托本地抗日根据地旧址,打造“少年学X史”研学基地,开发“穿一次军装、走一段战壕、听一个故事、唱一首红歌”的“四个一”体验项目,每年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120个、3万余人次,成为县域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五)X团队一体化育人成效显著,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全市深入推进X、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建设,构建起“小学少先队启蒙教育+初中共青团衔接教育+高中X组织引领教育”的培育体系,累计发展少先队员45万名、共青团员12万名,培养学生入X积极分子8000余名。*市开展“红领巾心向X”主题队日活动,每年“六一”“十一”等重要节点,组织全市少先队员开展“向国旗敬礼”“寻访红色足迹”等活动,参与少先队员达30万人次,增强了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
红色教育与德育评价深度融合,*区将红色思政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置“红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