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暨暑期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暨暑期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暑期文旅工作重点任务,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重点景区负责人等。刚才,*县(区)、市文旅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和地区做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更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站位,深刻领会文旅产业发展重大意义
文旅产业是兼具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重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收、传承文化根脉、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文旅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文旅产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发展文旅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新兴产业培育尚需时日。文旅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附加值大等特点,能够有效拉动住宿、餐饮、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24年,我市文旅产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5万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40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18%;文旅产业总收入达38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5%,较2023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从周边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市通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2024年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长25%。由此可见,发展文旅产业是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发展文旅产业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我市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识。发展文旅产业,能够让这些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通过旅游这个载体,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传承我市的优秀文化。例如,景区通过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活动中,2024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其中参与文化体验项目的游客占比达75%,有效传播了地方特色文化。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近年来,我市投入资金8亿元用于景区、*古镇等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不仅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要通过发展文旅产业,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三)发展文旅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调查,2024年我市居民人均出游次数达4.2次,较2023年增长15%,旅游消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12%。发展文旅产业,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例如,针对老年游客,我们完善了景区适老化设施,全市已有30家景区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老年休息区等设施;针对亲子游客,打造了15个亲子旅游基地,开发了一系列亲子互动项目,深受游客欢迎。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还能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发展文旅产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客观分析现状,准确把握文旅产业发展当前态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文旅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旅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暑期旅游旺季来临之际,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今年以来文旅产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一是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今年1—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景区、*湿地公园等重点景区接待游客量均突破百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40%。五一假期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9.6亿元,分别较2023年同期增长25%和30%,创历史同期新高。二是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融合业态产品。“文旅+农业”方面,打造了*镇生态农业观光园、*村采摘园等2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6月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文旅+研学”方面,推出了历史文化研学、自然科学研学等5大系列20条研学线路,吸引了周边城市10万名学生前来研学旅行;“文旅+体育”方面,举办了马拉松比赛、自行车挑战赛等10余项体育赛事活动,带动赛事周边旅游消费2亿元。三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120座,实现重点景区旅游厕所全覆盖;新增旅游停车场20个,增加停车位5000个;优化提升景区道路30公里,改善了景区通达性。同时,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全市所有4A级以上景区均实现了线上预约、扫码入园、智能导览等功能,提升了游客的便捷度。四是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导游、服务员等从业人员培训50场次,培训人员3000人次;建立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游客满意度达90%以上。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0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50起,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
(二)当前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旅游产品供给不够均衡。虽然我市旅游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但高端化、个性化、体验性强的产品仍然不足,一些景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部分乡村旅游点主要以采摘、餐饮为主,缺乏特色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项目,难以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二是基础设施仍有薄弱环节。部分景区道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不足,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容易出现交通拥堵;一些景区的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此外,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游客的集散需求。三是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我们开展了一些宣传推广活动,但宣传方式较为传统,新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与周边城市相比,我市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一定差距,对远程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四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文旅产业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在旅游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