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长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擘画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推动XX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务实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肩负的重大ZZ责任和重要发展任务。下面,结合学习思考和XX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领悟核心要义,筑牢城市发展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精辟总结新时代城市工作历史性成就,系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刻阐明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强大的理论引领力和科学的实践指导力。作为基层政府,我们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中央对城市工作的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深学细悟,融会贯通,为谱写XX城市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擎旗铸魂,强化根本遵循的ZZ自觉。城市工作千头万绪,加强X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加强X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一切城市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把讲ZZ的要求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确保X中央关于城市发展的决策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旗帜鲜明地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ZZ任务,深刻理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根本立场,使其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纲”和“魂”。正如总书记所强调,“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提高ZZ站位,自觉运用X的创新理论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分析解决XX城市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确保城市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ZZ方向前进,切实将X领导的ZZ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治理效能。
(二)规律为尺,把握内涵发展的时代航向。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迈入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重大判断标定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指明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历史性转变的深刻内涵,彻底摒弃过去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传统思维定势。XX作为XX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作为核心主线,聚焦“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在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提升品质、绿色转型、赓续文脉、增效治理上狠下功夫。要深刻理解并践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原则,立足XX县情、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谋求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尤其要注重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发展与保护、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安全韧性、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XX破题,锚定县域发展的坐标定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为县域城市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赋予我们更加明确的责任使命。XX县作为XX的节点城市和县域治理的重要单元,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X中央将县城置于城市体系重要位置的战略意图,坚决扛起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的ZZ责任和主体责任。要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结合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和XX“十四五”规划蓝图,在XX市城市群和都市圈总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坐标,明确主攻方向。当前,重中之重是将会议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XX县城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产业升级、人口集聚的具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着力解决影响县城承载力和吸引力的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乡村的能力,努力在服务国家城市发展战略全局中展现XX担当、贡献XX力量。
二、聚力聚焦重点突破,谱写城乡建设崭新篇章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我们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紧密围绕会议部署的七大重点任务,结合XX发展实际,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优化格局,构建协调发展县域样板。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塑优空间形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蓝图,必须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我们要紧密结合XX在XX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高标准修订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划定“三区三线”,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点强化县城核心带动作用,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风貌,稳步推进城郊融合类乡镇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中心引领、多点支撑、网络联动”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要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决遏制“摊大饼”式扩张,注重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空间结构从“平面扩张”向“立体精致”转变。必须严格落实X中央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促进XX大中小城镇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县域城镇体系,提升其对人口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二是畅通血脉经络,夯实基础支撑。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和血脉。要围绕提升城市运行的便利度和承载力,系统谋划、适度超前布局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聚焦打通“内循环”堵点,加速推进县域内骨架路网优化升级,完善县城内部“微循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区水电气热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超前布局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筑牢城市发展的数字底座。要特别重视县乡村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布局和互联互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公共服务差距,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