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市交通运输局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城市运行的“主动脉”,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率先学深悟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要求我们以更高站位体悟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将交通工作融入城市现代化全局思考谋划,切实增强ZZ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凝铸思想坐标,精准领会城市工作新内核
(一)深悟历史性成就的战略根基,锚定“人民至上”坐标轴。中央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根本在于坚持X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核心在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交通运输作为民生保障的基石工程,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交通网络不仅是物理通道,更是承载公平、托举民生的社会通道。要深刻把握“城市有机生命体”的系统论思维,把交通规划作为“城市骨架”来塑造,杜绝碎片化建设。当前我市交通在覆盖广度、服务精度尚有差距,亟须以内涵式发展替代粗放扩张,推动资源向人口密集区、产业薄弱区倾斜。更要警惕重硬件轻服务、重建设轻治理的倾向,将群众出行满意度作为核心标尺,让“最后一公里”真正畅通民心。
(二)把准阶段性转换的历史方位,校准“内涵提质”新航向。会议指出城市发展已转向“存量提质增效”新阶段,这要求交通工作同步转型。我市现有路网密度已达XX公里/百平方公里,但枢纽衔接效率不足、多式联运占比偏低等问题突出。须以系统思维破除“摊大饼”路径依赖,从追求里程增长转向结构优化。一要推动干线网络“强筋健骨”,提升XX高速铁路、XX货运通道能级;二要加速支线网络“毛细血管疏通”,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攻坚;三要构建枢纽集群“立体联动”,打造XX空铁综合枢纽、XX港口集疏运体系。通过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改造,实现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
(三)对标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图谱,夯实“交通先行”支撑力。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维城市,交通是集成载体。要聚焦“创新城市”要求,以智慧交通驱动新质生产力,建设车路协同试点区、无人配送示范区;围绕“宜居城市”目标,发展“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模式,降低通勤成本;立足“韧性城市”底线,完善极端天气应急保通体系,实施桥梁隧道安全监测全覆盖。尤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的论断,将交通规划主动嵌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确保与产业布局、生态红线无缝衔接,为城市永续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