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总结暨规范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近期全县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工作,分析当前我县校外培训治理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规范治理的重点任务。刚才,大家共同观看了消防安全警示片,县教育局、县市场监管局的同志分别通报了检查情况和提出了具体要求,我都同意。总的来看,这次联合检查行动,各部门协同有力,工作扎实深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参与此次专项检查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我县校外培训治理的总体形势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逐步规范,市场乱象得到初步遏制,人民群众的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全县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在座的大多数机构负责人,能够顾全大局、积极转型,在规范办学、保障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维护行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成绩面前我们不能盲目乐观,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依然严峻。近期,由县教育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文旅、卫健及*镇政府等多个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县登记在册的30家和群众举报的15家,共计45家校外培训及托管机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全覆盖专项检查。从检查结果看,可谓喜忧参半。一些深层次、顽固性问题依然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第一,安全发展的底线仍不牢固。安全是1,其他都是0。没有安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这次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依然是最大的风险点。在检查的45家机构中,仍有11家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占比高达24.4%。有的机构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成为“生命通道”的“肠梗阻”;有的消防器材配备不全或过期失效,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有的用电用气不规范,私拉乱接电线,安全意识极其淡薄;有的甚至从未组织过消防应急演练,员工和学生不知如何疏散逃生。除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同样堪忧。部分提供餐饮服务的托管机构,其管理水平远未达到“校外饭堂”应有的标准,存在留样不规范、索证索票不完善、消毒保洁不到位、三防设施有漏洞等问题。此外,当前正值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一些机构对“清积水、灭蚊虫”的环境整治要求置若罔闻,防控措施落实不力。这些问题,每一个都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违规办学的行为屡禁不止。“双减”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检查发现,一些机构仍在政策边缘“顶风作案”“打擦边球”。有的“穿新鞋走老路”,将学科培训“化整为零”,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家庭教育指导”等名义,行学科培训之实,玩起了“地下”和“变异”的把戏。有的在收费上巧立名目,存在收费不透明、超出政府指导价、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或60个课时费用等违规行为,加重了家长负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有的机构办学资质不全、教师资质不公示,在招生宣传中夸大其词,对培训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这些行为不仅消解了“双减”政策的成效,也严重损害了行业的信誉和形象。
第三,内涵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规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引导校外培训行业回归教育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从现状看,我县多数机构的内涵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机构满足于“看护+辅导”的低水平运营模式,在课程研发、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等核心环节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