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区办公室工作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把全区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合并召开,目的就是要把“中枢”机关的效能建设与作风建设的“老大难”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一次系统性的部署和深层次的动员。办公室系统是X委、政府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是政策落地的“第一关口”和检验作风的“第一窗口”。抓好办公室工作,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枢纽;深化基层减负,就是解放了基层的生产力。因此,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交流会,也是一次问题剖析会,更是一次任务加压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攻坚战持久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X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X的二十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驰而不息向形式主义“顽瘴痼疾”亮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压之下,一些老问题依然禁而未绝,一些新变种改头换面、潜滋暗长。从我们区的情况看,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整治,文山会海、督考泛滥等面上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负担有所减轻。今年上半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性发文、会议数量分别压减了15.2%和18.5%,各类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在去年大幅压减的基础上再统筹精简了超过30%,取消了10余项不必要的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这些成绩值得肯定。
然而,我们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我们必须看到,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正在给基层带来新的困扰。就在不久前,中央和省委、市委接连通报了多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其中不乏调研搞“层层陪同”、创建搞“过度留痕”、考核搞“繁文缛节”的案例,听来触目惊心,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深刻反思、引以为戒。我们区内也对个别单位在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进行了严肃批评。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一是“文山会海”有了新变种。明文少了,但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政务APP下发的“隐形文件”却多了起来,有的工作群24小时响个不停,让基层干部不堪其扰。大规模的会议少了,但各种名目的小型会议、碰头会、调度会却有增无减,占用了基层大量时间。二是“督检考”穿上了新“马甲”。专项督查的名目少了,但以调研、指导、观摩、评估等名义开展的变相督查却屡见不鲜。有的部门下基层,不解决实际问题,反而热衷于听汇报、看台账、查痕迹,把“痕迹”当“政绩”,让基层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材料绣花”上。三是“指尖上的负担”亟待破解。各类政务APP、小程序、公众号的过度使用,导致基层干部每天需要登录多个平台打卡、填报数据、上传照片,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数据重复填报现象严重,造成了新的负担。我们曾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一名乡镇干部平均每天需要应对的线上工作任务点多达20余个。四是“权小责大”的困境依然突出。一些区直部门习惯于当“二传手”,将责任和任务一股脑地推给镇街、村居,自己则“坐镇中枢”,遥控指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承接了大量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事务,导致主责主业受到冲击。同志们,这些问题,根子在思想,表现在工作,危害在基层。全区办公室系统作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