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第一题: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四川省提出“强化成都极核引领,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协同联动”的发展思路。有人认为,这会导致资源过度向成都集中,挤压其他区域发展空间;也有人认为,这是通过“强极核”形成辐射效应,最终实现全域共兴。对此,你怎么看?
“强化成都极核引领,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协同联动”这一发展思路,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对于其引发的两种观点,我们应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
一方面,有人认为这会导致资源过度向成都集中,挤压其他区域发展空间,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协调不到位,确实可能出现成都获取更多资源,短期内其他地区发展资源相对减少的情况。例如在资金投入上,如果大量资金集中投向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其他地区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就会紧张,制约当地发展。并且人才流动也可能出现一边倒的趋势,成都凭借更好的发展机会、生活条件吸引大量人才,使得其他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当地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
但另一方面,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强极核”形成辐射效应,最终实现全域共兴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发展需求的。成都作为四川经济发展的龙头,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和交通枢纽优势等。当成都的极核功能得到强化,能够在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产业方面,成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成熟后,可以通过产业转移、产业协同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比如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将一些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川南经济区,利用当地的土地、劳动力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上,成都的科研成果可以向其他地区转化,技术、人才也能为周边地区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在交通枢纽方面,成都发达的航空、铁路、公路网络,能降低区域物流成本,促进区域间要素流通。
为了实现通过“强极核”达成全域共兴的目标,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建立科学的资源分配机制,根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实际需求,统筹安排资金、土地、项目等资源。在加大对成都投入的同时,也保障其他地区必要的发展资源,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二是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如建立产业合作园区,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开展人才交流培养项目等,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