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深入*区、*区的两个典型村,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实地踏察和专题调研。我们看了现场、听了介绍,与区里的同志、村里的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刚才,*区和*区的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经验做法,也剖析了短板不足,讲得都很实在、很中肯。
这次调研,既是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市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次“回头看”和再部署。总的来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职,特别是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市“三资”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平台应用、监督问责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天我们看到的*街道*村,集体资产规模高达4.1亿元,年收入约3000万元,在资产规范化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镇*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资源利用型、资产活化型、资本运行型”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稳步健康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这不仅是我们从日常监督、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也是今天调研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家底”,是广大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份“家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严肃的ZZ任务。如果我们的“钱袋子”守不好、管不严、用不实,就可能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群众利益受损、基层干部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会侵蚀X的执政根基,影响X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必须站在巩固X在农村执政基础、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ZZ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从当前情况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责任传导存在“上热下冷”,压力压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ZZ站位不高,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有的地方X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有力,把“三资”管理单纯看作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业务工作,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的力度不够。有的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履行不充分,满足于建章立制、发文开会,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跟不上,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乡镇(街道)X(工)委对村级“三资”管理疏于监督,当“甩手掌柜”,导致村级组织在资产发包、资金使用、资源处置等重大事项上缺乏有效监督,为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滋生提供了土壤。第二,制度执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