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公文抄袭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会上的研讨材料
尊敬的主任、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们根据《关于开展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相关制度规定,相信大家都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自己近期的学习和思考,围绕“改文风、转作风”这个主题,从个人角度谈三点不成熟的认识,主要是抛砖引玉,请主任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从ZZ高度把握改文风转作风的极端重要性
文风连着X风,折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改进文风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文风不是小事”。对于我们档案史志部门而言,文字工作贯穿于档案征集、管理、编研、宣传等各项业务的始终,“文”既是我们的工作载体,更是我们的最终产品。一份文件、一篇史稿、一段展陈文字,不仅是现实工作的指导,更是存留后世的历史凭证。因此,端正文风,对我们来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改进文风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文风背后是思想。无论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X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还是执行《X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要求我们在文字表达上做到精准、规范、严谨。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发,每一个环节都是ZZ把关的过程。行文的清晰度、材料的准确度、逻辑的严密度,直接关系到X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一份含糊其词、照搬照抄的公文,不仅会造成工作上的延误和偏差,从根子上说,更是ZZ站位不高、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其次,改进文风是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内在要求。中央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指向了文山会海等突出问题。而“假大空长”的不良文风,正是文山会海的重要推手。一篇几千字的工作总结,有效信息可能只有几百字;一份层层转发的通知,除了文头和落款,内容几乎原封不动。这种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的做法,耗费了大量行政资源,增加了基层不必要的负担,更损害了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正如*县司法局在近期的研讨会上所强调的,“文风问题不仅仅是文字表达问题,更是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体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良文风是作风问题的“显性基因”,是必须下大力气根除的顽瘴痼疾。
最后,改进文风是提升档案史志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规范地方X委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规定》要求文件内容要“务实管用”。对我们而言,无论是编纂地方志、撰写X史,还是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其最终目的都是“存史、育人、资政”。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充斥着空洞的理论、缺乏鲜活的史料,或者展览的文字说明晦涩难懂、缺乏吸引力,那么我们的工作价值就无从谈起。好的文风,应当是朴实、清新、生动的,能够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的档案故事、历史故事,这才是我们档案史志工作者应有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