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2 年/4 月/22 日/第 007 版财金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优化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
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彭江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但也应看到,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农村金融如何改革?如何逐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质量,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农信社改革“ 第一单” 落地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高质量农村金融供给、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2 年 2 月,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3 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 2022 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
2022 年 4 月 18 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 第一单” 正式在浙江落地。 “ 我行将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发展定位,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宗旨和天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社区银行。”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董事长王小龙说。
随着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展第二轮改革。2021 年 10 月 16 日,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10 月 25 日获银保监会批复,成为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 第一单”。2022 年 2 月 16 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浙江银保监局等部门指导支持省农信联社做好筹建工作,推动改革顺利落地。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浙江省农信联社基础上组建,由浙江省内全部法人农信机构(简称成员行)入股组成,注册资本 50.25 亿元,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成员行的行业管理银行和联合服务银行。
浙江改革模式最大程度保留了省县两级法人体制机制优势。在保持和强化县域法人定位和民营特色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健全“ 统分结合、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稳健安全” 的农信体系。在浙江省联社基础上,组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管理体制,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进一步深化法人农信机构改革,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支农支小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产权明晰、治理健全、资本充足、支农支小特色鲜明的现代中小银行体系。
深化省联社体制改革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深化省联社体制改革。省联社是上一轮农信社改革的产物。2003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以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等为总体目标,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将信用社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由基层农信社自下而上入股组成,同时担负着省级政府自上而下行业管理职能的省联社,开始在农信系统改革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农信社改革不断深入,省联社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一方面,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和自下而上的产权关系,造成省联社无需直接对农信机构经营结果负责;另一方面,由于董事长、监事长和行长等重要职务实际上多由省联社任命,其经营管理思路并非根据机构所在地区和具体
第 1 页 共 3 页
情况自行决定。省联社对农信机构高层跨地区调动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这种行为忽视了农信机构作为独立法人的存在,很难对机构长期的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有促进作用。省联社管理模式也容易发生行政干预经营管理现象,不利于农信机构公司治理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省联社改革的方向和模式,目前讨论较多的有四种:一是成立统一法人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