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 年/8 月/10 日/第 001 版
把准方向 精准用力
纵深推动提升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水平
四川银保监局X委书记、局长 陈育林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坚决贯彻银保监会X委决策部署,将公司治理监管作为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的重中之重,从严从细从实推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求真务实,准确科学判断
四川省面积居全国第五,有 183 个县级行政区,经济总量居西部首位,金融市场体系较为完备。全省现有法人银行保险机构 176 家,涵盖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等类型,机构种类齐、数量多、分布广,超九成是县域法人机构。
为摸清公司治理具体状况,全省各级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风险排查等方式,对各机构逐一进行体检摸底,动态掌握活情况,准确进行监管画像。2019 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及“ 回头看”、公司治理评估等工作,机构自查和监管检查共发现问题 1954 个,机构存在的资本不实、违规代持、利益输送等深层次高风险问题被逐一提示。监管部门把公司治理监管列为“ 一把手” 工程,各级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机构及股东单位调研,多次拜会地方X政和相关部门沟通情况,召开X委会、局长办公会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通过多维度摸排分析,形成了全省法人机构公司治理“ 总体情况向好、存量问题较多、个别风险突出” 的基本判断。
把脉问诊,找准症结所在
受地理区位、经济水平、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叠加机构类型、历史沿革、改革进度、治理
水平等方面差异,四川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起步晚、底子薄、不均衡,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X的领导“ 空、虚、弱”。这一问题在小法人机构及民营机构尤为突出。四川法人机构中,相当一部分民营机构X的领导欠缺、弱化虚化,即使已成立X组织的,对如何将X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还存在认识和落实偏差。此外,国有机构X的领导也不同程度存在弱化问题,X组织缺位、核心领导及把关定向作用发挥不足、与董事会职责边界模糊等问题明显。
二是法人机构“ 小、散、乱”。近七成机构实收资本小于 5 亿元,资产规模过千亿元机构仅 7家,上市机构仅两家,全国系统性重要机构为零。城商行、农合机构、村镇银行普遍规模小、实力弱,股权结构过度集中与过度发散并存,省联社管理机制模式与农合机构公司治理先天矛盾未解,近四成村镇银行主发起行为中小机构,公司治理母体存在先天不足。部分机构存在股权代持、股东以非自有资金入股、股东资质不合规及劣变等乱象,少数机构呈现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特征,违法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向股东及实控人输送利益。
三是治理意识“ 淡、松、偏”。法人机构战略层面普遍缺乏中长期合理规划,目标导向偏离实际,脱离市场定位,重经营指标,轻内控管理。有的股东入股动机不纯,旨在牟取不当利益,违规干预机构经营,既不理解也不履行责任,不想适应也不愿配合监管。小股东自我定位为财务投资者,“ 搭便车” 及随波逐流现象明显。董监高人员缺配和超期任职现象并存,董监事不愿、不能、不敢履职,高管层履职缺位、越位、错位,个别人员丧失职业操守,甘愿充当违法股东的利益代言人。
攻坚克难,解决痛点难点
第 1 页 共 3 页

面对全省法人机构公司治理各有不同、隐患较多、问题棘手的情况,各级监管部门抓住源头,
着眼长远,注重实效,下大气力解决了一系列顽瘴痼疾。
一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产权改革、增资扩股、融资上市、合并重组等方式,加强源头治理,解决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紧紧依靠地方X委政府推动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累计争取 590 亿元国有资本注入。攀枝花和凉山两家城商行合并重组设立四川银行,引入五粮液集团等 28 户优质股东,注册资本居全国城商行之首,探索出一条“ 以改革重组化解风险” 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