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农村金融时报/2023 年/3 月/6 日/第 A08 版综合
福建泉州探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精准创新金融产品
本报记者 陈衍水
截至 2022 年末, 泉州全市涉农贷款余额 4831.51 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 52.11%,位居福建省第一。
近年来,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福建泉州精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凝聚政银企多方合力,逐步推动建设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服务乡村振兴金融组织体系,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集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优化农村金融“ 供给机制”
有效供给不足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制约之一。对此,泉州发挥金融监管部门“ 几家抬” 作用,将政策合成嵌套,推动建立长期可持续的金融供给机制。
近年来,泉州相继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 《泉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支持工作方案》等文件。在政策引领下,每年对银行业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情况开展考核评估,激励金融机构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以农业银行泉州分行为例,该分行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战略,依托“ 三农” 金融事业部,在分支行均设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专门安排激励资金用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 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三方协同,推动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合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 泉州银保监分局局长詹启刚上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监管部门引领下,一个产品广覆盖、服务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逐步形成:泉州农发行推动政策性金融资金持续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大型银行在民生补短板、 降低 “ 三农”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 头雁” 作用;农信系统坚持“ 支农支小” 主力军银行定位,深耕广大农村;股份制银行向县域机构合理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积极填补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空白。
提高农村金融“ 供需适配”
“ 没想到地理标志也能贷款,有了这笔钱,我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水仙茶种植户郑某兴奋地说。
抵押担保缺乏一直是制约信贷投入农村的重要因素,对此,人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联合泉州市市监局、省联社泉州办事处,在福建首创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模式。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