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金融时报/2023 年/4 月/27 日/第 010 版机构
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倾力服务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宏斌 通讯员 李红川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的指导下,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蒲江特色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期,《金融时报》记者在四川蒲江县采访时看到,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精准运用整村授信、“ 政银担” 信贷创新以及X建促进乡村振兴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等方式,让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动整村授信
架起信用“ 金桥”
为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零散化、季节性的资金需求问题,充分运用“ 三项评定” 成果,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信用变为资产”,在蒲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联合蒲江县国资金融局和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化“ 零” 为“ 整”,扎实推动蒲江县 12 个乡村振兴重点发展信用村(社区)的整村授信工作,支持蒲江县柑橘、茶叶、猕猴桃三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选定重点村,精耕“ 责任田”。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锚定蒲江“ 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富民强县” 三条主线,把整村授信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18 项重点工作之一,以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发展村为核心,深入农村地区和银行机构,了解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经营户等各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着力对辖区鹤山街道铁溪村、寿安街道元觉村等 12个乡村振兴重点发展信用村开展“ 整村建档、整村授信” 工作。同时,建立主办银行制度,实行“ 一村一银” 对接模式,主办银行针对责任村的产业发展情况,精准进行金融支持。
架信用“ 金桥”,打好“ 组合拳”。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组织相关村(社区)梳理有发展意愿、诚实守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向主办银行提供名册;主办银行主动进村,对名册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逐户调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档案,做到应建尽建,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授信,留下“ 备用金”。整村授信模式充分发挥前期的增信作用,对守信主体在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注重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交互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合力齐推进,坚持“ 一盘棋”。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定期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国资金融局组织相关村(社区) 、主办银行,召开整村授信工作推进会,就整村授信推进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压实各方责任,确保稳步有序推进。同时建立动态跟踪监测体系,在前期整村建档的基础上适时开展批量整村授信和融资对接,按年度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工作成效进行评估考核和综合评价,不定期开展现场督导,确保政策落地,取得实效。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末,蒲江县通过整村授信对 12 个乡村振兴重点发展信用村授信 6.47
亿元,惠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489 户。
创新“ 政银担” 方式财金协同风险分担
为更好解决“ 三农” 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蒲江县支行聚焦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积极创新 “ 政府+银行+担保公司” 的 “ 政银担” 信贷投放方式, 形成 “ 334”风险分担机制,发挥 3100 万元蒲江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风险补偿金的财金互动 1:10 放大效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应,切实加大“ 三农” 信贷投放力度,探索出一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该创新方式运行 4 年以来,辖区银行机构累计发放“ 政银担” 贷款 549 笔,金额 5.07 亿元,担保代偿 6 笔,金额 526.55 万元,支持了 496 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辖区涉农贷款增速由“ 政银担” 设立之初的 6.05%大幅提升至 2022 年末的 11.03%,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先进县——蒲江县向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迈进。
财金互动为“ 媒介”,风险分担做“ 支撑”。按照“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共谋发展” 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由县政府、合作银行、省农担共同建立“ 政银担”三方合作机制,制定风险补偿、风险防控以及监督管理等制度,形成政策引导为基础、信贷担保为桥梁、金融投入为保障、企业发展为抓手、产业发展为目标的财金互动模式和融资合作平台。
信用贷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