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日报/2023 年/4 月/24 日/第 018 版财经
为绿水青山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吴秋余
绿色金融, 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长久动力源。脚踏实地、精耕细作、锲而不舍,绿色金融这片发展沃土一定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 3.98 万亿元,建设银行推进绿色租赁、普惠租赁及数字化转型,中国银行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 877 亿元⋯⋯不久前披露的上市银行 2022 年年报显示,绿色正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多家银行传统绿色信贷业务增速加快,绿色债券、绿色理财产品等绿色金融产品“ 工具箱” 不断丰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支持,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绿水青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 22 万亿元,约占所有贷款余额的 10%,绿色债券余额已超 2.5 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开局之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测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产生的资金需求,规模高达百万亿元,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金融机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不断做大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的同时,加快提升绿色金融发展质量,以高质量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添绿,是科学精准发展绿色金融的有效手段。绿色金融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货币政策要更好发挥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发展领域。近年来,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学有序助力绿色发展。截至 2022 年末,碳减排支持工具已提供资金 3000 多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