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金融时报/2023 年/4 月/21 日/第 001 版
人民银行举行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
本报记者 马梅若
4 月 20 日,人民银行举行 2023 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新闻发布会。
金融总量稳定增长 信贷结构优化
“ 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 阮健弘如是总结一季度金融数据。
从总量上看,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3 月份,人民银行降准 0.25 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中小、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增强经济增长的潜能。
在回应一季度信贷资金投向时,阮健弘表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 10.6 万亿元,同比多增
2.27 万亿元,这也表明今年一季度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是比较强的。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这一成绩离不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积极引导。“ 截至今年 3 月末,17 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大约 6.8 万亿元,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邹澜表示。
此外,从利率看,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
3 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3.96%,比上年同期低 29 个基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 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 11 个和 41 个基点。
可以看出,一季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对此,社融数据也有所印证。 “ 一季度社融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有所增加。 ” 阮健弘介绍,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0.7 万亿元,同比多增 2.36 万亿元。此外,表外融资和政府债券净融资均有所增加,但企业直接融资减少较多。不过,3 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的规模有所收窄。
伴随着信贷的快速增长,我国宏观杠杆率能否保持稳定也引发关注。对此,阮健弘回应,随着经济增长波动的加大,宏观杠杆率也相应出现了快升和快降的现象。当前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有一定的季节性原因。“ 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是 289.6%,比上年末高 8 个百分点。信贷投放的季度高位和 DP 增长的季度低位这两个季节性的特征相互叠加,导致一季度的宏观杠杆率会出现上升比较多的情况。” 她解释说。
此外,今年一季度,经济仍处于恢复的过程当中,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政府债券发行前置等因素也强化了宏观杠杆率的季节特征。阮健弘表示,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势头良好,这将有助于全年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进有退”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 大进大出” 和“ 大收大放” 的情况,对于我国货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币政策,邹澜明确回应,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邹澜总结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四大特点:一是始终坚持稳健的调控理念,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二是以我为主,把国内目标放在首位。例如,去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大幅加息,但考虑到当时我国经济总需求疲弱,我们没有简单跟随加息,还先后两次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累计下行了 20 个基点,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 PR 分别下行了 15 个基点和
35 个基点。三是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为以我为主创造条件。四是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有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 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利率风险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去年末我国资管市场出现了波动,也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 邹澜表示,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也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
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邹澜详细回应了其“ 进退之道”。他表示,在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 延续和退出的时候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方面是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矛盾,例如,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疫情冲击导致交通物流等领域面临较大困难等;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快速提升这些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比如,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为降低由外部性产生的溢价,我们创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等。
“ 考虑到上述情况会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而变化,因此多数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设立时都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在实施期结束时,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或者商业银行服务意愿和能力已经有效提升,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就会按期及时退出。 ” 他解释称。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稳有序的。” 邹澜补充说,工具退出指的是中央银行不再新发放资金,但已经发放的存量资金可以继续使用,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 3 年至 5 年,也就是说,工具的机制设计本身就是缓退坡的。此外,他特别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的是牵引带动作用,激励商业银行迅速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其加大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投放,而后续可持续的商业银行贷款才是金融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关键所在。
“ 既管冷又管热”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对于市场极为关注的房地产领域,邹澜表示,近一段时间,随着前期稳经济大盘、稳定房地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方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