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4 月/19 日/第 008 版成果推介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黄可权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挖掘与利用日益成为破解普惠金融难题的新手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 信息流” 充分挖掘作为突破口,在打破信息不对称为客户“ 精准画像” 上发力,以此支撑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实现金融交易费用下降和金融供给质效提升,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要义。目前,受制于“ 信息孤岛” 的广泛存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最关键问题是,在现行法律与制度框架下,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通过合法、安全、便捷手段,把分散在各领域和各环节的价值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可充分挖掘利用的“ 全量数据池”,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风险控制搭建平台,实现数字普惠金融“ 落地生根”。
福建省龙岩市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由央行等五部委确定的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承担着“ 要在普惠金融支持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等若干个领域积累一批全国领先甚至对发展中国家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做法” 的试点使命,通过实践探索,基于当地政务数据的集散程度与整合成本,创新实施了中心化“ 和“ 去中心化” 两种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均取得显著成效,并展现出旺盛生命力,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积累典型经验、提供可复制推广的范式。
中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E 龙岩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在拥有 150 万用户的“ E 龙岩” 集中数据库上搭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 一键式” 融资撮合、专项行动、政策资讯、金融教育、消保维权、网上办事、金融司法等多项功能。一是共享政务信息。针对金融机构办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时缺乏有效信息进行甄别、授信的问题,依托市大数据局汇聚平台,成功归集市场、税务、水务、燃气、“ 五险一金”、企业奖补(工信)、农业、发改“ 红黑名单” 等 17 个部门、44 大类的实时公共信用数据,通过客户授权的形式推送给相关金融机构,免去到政府部门盖章打印各种证明材料和数据信息的环节,构建出快速响应金融机构公共信用信息使用需求的通道。二是汇集金融机构。将全市 33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 家政府性担保公司、2 家保险业金融机构接入平台,上线各类金融产品 447 项,小微企业可根据产品信息和自身需求,线上选择金融机构和相应融资产品发送融资需求。三是扫码快速融资。将平台融资申请界面生成二维码,广泛布置在各银行网点、政府部门服务窗口,小微企业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轻松登录平台,借助“ 闽政通” 全省统一线上身份认证体系快速完成融资申请, 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该平台通过科技赋能普惠金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入选福建省推广普惠金融改革第三批可复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