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金融时报/2023 年/4 月/11 日/第 006 版银行新闻
从“ 增量” 和“ 提质” 上发力:
银行业打造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新生态
本报记者 赵萌
近日,多家银行机构密集发布 2022 年社会责任(环境、社会、治理)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各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和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效。其中,与小微企业和“ 三农” 主体密切相关的普惠金融情况备受关注。
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国有六大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是银行业中当之
无愧的“ 头雁”。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增速较快,分别为 41.06%、
39.34%、34.66%和 33.81%。而除交通银行外,其他五大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均突破 1 万亿元,
其中,建设银行的贷款余额最高,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 2.35 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普惠金融业务领先银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也同时披露了一些有益经验,“ 借助科技力量” 被多家银行提及。此外,受访专家认为,接下来,银行业的普惠金融业务应更加着力于“ 提质”,加力开拓“ 首贷户”。
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快速增长
邮储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显示, 截至 2022 年末, 邮储银行实体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7053.78 亿元,新增客户贷款中投向实体的贷款占比约 90%;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18 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了 23.04%;涉农贷款余额为 1.81 万亿元,建成信用村达到 38.35 万个,评定信用户超千万户。
去年,农业银行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截至 2022 年末,该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 2.57万亿元,新增 5646 亿元。打通全行 2.2 万个经营机构小微金融服务渠道,打造 8735 家小微金融发展类网点,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此外,农行持续加大涉农金融供给,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截至去年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 7.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11 万亿元;持续推广“ 乡村建设贷”“ 富民贷” 等拳头产品,“ 三农” 金融产品总数达 273 项。
近年来,ES(环境、社会、治理)理念已逐渐融入全球主流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除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外,股份制银行也越来越重视 ES 的重要性。近日,招商银行首次披露ES 多项内容,数据显示,去年招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6783.49 亿元,同比增长 12.85%。
平安银行则在该行《2022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该行努力拓展、延伸乡村振兴“ 421”服务模式,通过融资、融智、品牌和科技四大赋能,推动综合金融与“ 三农” 场景结合,致力打造在政府指导下的集农户、农企、银行、保险、农研院所于一体的产业振兴共建平台。2022 年,该行投放乡村振兴支持资金 330.78 亿元,累计投放 692.54 亿元。
综观披露情况,2022 年,我国银行业普惠金融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22 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达到 59.70 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 1000 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