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经济时报/2023 年/6 月/16 日/第 004 版农村金融
千方百计破解农商银行放贷难题
——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当前,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贷款难放成为农商银行面临的共同“ 痛点”。面对来自大型银行的激烈竞争,农商银行如何激发当地贷款需求,缓解放贷难题,进而不断提高其在本地的市场竞争力?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
不断提高本地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同业竞争加剧对农商银行贷款难放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农商银行应
如何应对?
叶银丹:近年来,大型银行纷纷下沉,以低利率、无担保、高授信等为条件,“ 掐尖” 农商银行优质“ 三农” 和小微客户。面对来自大型银行的激烈竞争,一些农商银行出现“ 优质客户流失多、新增贷户选择少、存款批量迁移” 等现象,利润空间被挤压收缩,拓客难度不断加大。此外,农商银行“ 人缘、地缘、亲缘” 的传统优势逐渐不足以应对当前激烈的同业竞争、息差收窄、金融科技等多重挑战。
对此,农商银行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提高在本地市场的竞争力。
一是发挥本土优势。积极推动“ 政银企” 合作,找到“ 市场所缺、客户所盼” 的结合点,通过与基层X组织、本地行业协会、商会等联合共建,积极推进“ 整村授信”“ 整企授信”“ 整行业授信” 等工作,破解“ 授信难”。
二是实施信用网格化管理。将信用社区、信用商圈、信用乡村建设,融入差异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网格化管理中,通过线下采集信息、线上批量授信,第一时间满足网格内小微企业、农户、居民等的金融需求,实现信用贷款增户扩面。
三是发力多元化营销。通过“ 走访+服务+营销” 一体化服务,打造多元化金融生态圈,同时培育客户线上用信习惯,增强客户黏性。
四是推动风控一体化,强化农商银行稳健经营。从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个维度
发力,不断采集内、外部系统数据,增加风控规则维度,提升信用贷款风险防控能力。
激发“ 三农” 和小微企业贷款需求
中国经济时报:对农商银行来说,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创造“ 三农” 及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叶银丹:第一,在明确定位、细分群体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等手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精准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一是农商银行要明确目标,借助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提前布局,不断加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