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济时报/2023 年/7 月/7 日/第 004 版农村金融
加快组建市级农商银行 提升农信机构服务能力
——访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本报记者 王晶晶
作为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大亮点,组建市级农商银行正在备受关注。近年来,包括徐州、三门峡、哈尔滨、乐山等在内的全国多地把组建市级农商银行作为改革化险、“ 抱团取暖”、提升能力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有声音认为,组建市级农商银行与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政策要求相悖。如何看待二者关系?如何因地制宜地加快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有助于保持农信机构商业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时报:有声音认为,组建市级农商银行与保持县域农信机构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要
求相悖,对此您怎么看?
董希淼: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2022 年之前的中央一号文件基本上每年都提出要求,保持农信社县域“ 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有人担心,组建市级农商银行与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政策要求相悖。而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均已不再强调保持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稳定。这就说明,保持县域农信法人地位稳定不是当前农信社改革的关注重点和明确要求。
更重要的是,组建市级农商银行与县域农信法人地位稳定的要求并不矛盾。保持农信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根本目的是要保持农信社服务“ 三农” 的力量不削弱。而组建市级农商银行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农信社服务“ 三农” 和乡村振兴的能力。组建市级农商银行是农信机构优化管理体制、壮大资本实力、增强发展能力的一项创新性措施,有助于提升农信机构稳健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果不组建市级农商银行,那些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县域农信机构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市场直接淘汰出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组建市级农商银行,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保持农信机构商业可持续性,从而真正增强农信机构服务县域和乡村的能力和效率。
因地制宜 加快组建市级农商银行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把握当前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加快组建市级农商银
行?
董希淼:深化农信社改革不能搞“ 一刀切”,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应立足改革化险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和形式两个方面,坚持好“ 因地制宜”“ 一市一策” 的原则。
首先,在区域上,市级农商银行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