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3 年/7 月/19 日/第 012 版特别策划
财险业高质量发展 应深耕风险减量服务
主持人 《金融时报》记者 钱林浩
对话嘉宾:人保财险总裁助理 胡伟平安财险常务副总经理 吴涛
太保产险团客市场发展总监 徐亦飙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 朱俊生
X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财险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绩。2022 年,财险业实现保费收入
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8.7%;提供风险保障 1245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7%。
今年以来,财险业继续保持着较高水平的保费增速,同时伴随着《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出台,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当前,我国财险业继续处于良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应如何深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 《金融时报》记者就财险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邀请人保财险总裁助理胡伟、平安财险常务副总经理吴涛、太保产险团客市场发展总监徐亦飙、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金融时报》记者: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财险业在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
胡伟: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保险最核心的政策目标,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意义。
第一,保障好种子和耕地两个核心。种子是粮食生产的“ 芯片”,人保财险聚焦大豆、生猪等重点种源技术攻关领域,更大力度开办育种保险、扩大制种保险,促进种源自主可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 命根子”,人保财险通过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损毁修复保险、农田水利保险等险种,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二,保障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人保财险进一步扩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办范围,增强保障力度,助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第三,保障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促进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蔬、菌菇笋等重要农副产品的高质量、多元化供给。第四,实施好农业防灾和粮食减损。转变农业保险传统的灾后货币补偿模式,注重防灾减灾环节前置。第五,助力好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开办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开展“ 保险+期货” 创新,帮助农民种粮能获利不吃亏得实惠。
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底线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心任务。一是保障好乡村特色产业。面向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产品溯源等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人保财险创设保险产品和服务。二是保障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在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堤防堤坝、农村道路、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重点工程提供优质的保险保障。三是保障好巩固脱贫成果。协助政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同时,深入实施“ 万企兴万村” 行动,帮助脱贫群众持续改善发展条件。四是保障好农村创业创新。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发挥保险的正向激励作用。比如,推出了大学生农业创业综合保险“ 农创保”,提供农业生产、财产风险、创业投资、薪资履约等综合保障,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
《金融时报》记者:作为与广大消费者关系密切的财险险种之一,车险综合改革取得了哪些
成效?今后车险业务如何继续做好风险保障与服务创新?
吴涛: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统筹推动下,财险业实施了车险综合改革并取得积极成
第 1 页 共 3 页

效,兑现了“ 降价、增保、提质” 的承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增强。
一是保费支出大幅降低。 车险综合改革以来, 车均保费从 3500 元降至 2700 多元, 下降了 700多元,下降幅度超过了 21%;超 2.7 亿的车主享受了保费支出下降,节省的保费支出累计达 2500亿元以上。
二是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如,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交强险保障金额由 12.2 万元提升到
20 万元;扩大了商业险保险责任,删除了若干除外责任和免赔率、拓宽了如车损险、增值服务条款等保险责任,其中发动机涉水险等责任纳入车损险这一项举措在一些特大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服务质效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