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财会信报/2023 年/7 月/24 日/第 006 版业界
新时期农信社“ 三农” 支出服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路径分析
郑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娄彦茹
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 乡村振兴” 战略,面对全新的农村市场需求,农信社的发展面临了巨大挑战。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省市的财政投入有增加,财政支农机制更完善,补贴激励也更健全。同时,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持续加持,供给更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充分吸引了各类资金参与农村建设。“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 ,使得支农资金渠道也更多。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基金建立等举措,促使金融助推“ 三农” 发展,“ 三农” 担保体系也更为全面。
一、新时期农信社“ 三农” 支出面临的挑战
首先,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金融业市场更加注重行业、客群及场景的细分,农信社在“ 三农” 领域的金融同业竞争加剧。其次,新型农村的需求和客户培育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农信社向金融科技转型,其产品及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水平对获客和锁客的影响越来越大。再者,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落后。城镇化的发展致使农村老龄化人群聚集,信贷主体萎缩、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普惠金融提出新考验。同时,针对农信社“ 三农”支出服务的政策和保障依然有待加强。
二、提升农信社“ 三农” 支出服务可探究的解决路径分析(一)完善“ 三农” 支农产品体系,强化农信社普惠支农的能力
首先夯实以服务“ 三农“ 为主体的产品体系。加强“ 三农” 需求调研,根据区域性农业、扶贫和产业发展政策,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和人行,创新推出“ 三农” 特色信贷产品。了解市场同业情况,多方了解、学习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和产品,结合农信社自身特点,创新产品;其次打造拳头产品。加快信贷产品的整合和优化,针对新农村市场打造能引流且易获客的拳头产品,以此提高市场覆盖;再次加强自身平台建设。以农信社 APP、小程序、网点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承载更多的金融功能和产品,有利于多渠道推广贷款申请功能。最后;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业务线上化。既要明确推广任务,建立推广考核机制,提高农户信贷业务线上比例,又要加强线上信息的支农力度,实时更新农户信息、为未建档农户评级授信;夯实数字金融能力建设。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如分布式技术的数字技术为农信社的数字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强农信社风险管理。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可有效降低信贷成本管控,实现农信机构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