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3 年/7 月/26 日/第 005 版本报关注
“ 重大工程” 背后的开发性金融力量
国家开发银行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冰洁
恢宏壮丽的西安城墙、碧水绕城的护城河岸、风光旖旎的昆明池水、闻名于世的秦兵马俑军
阵⋯⋯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绝代风华,延续着流转千年的历史文脉。
如今,从“ 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从“ 空中丝路” 到创新高地,随着一项项“ 超级工程”的相继竣工,让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陕西考察,为陕西擘画发展蓝图。
作为我国重要的开发性金融力量,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主动融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秦大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助力陕西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逐步变为美好现实。
“ 今年上半年,我们向全省能源、交通、水利、新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发放基础设施贷款 245 亿元,支持了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及投产。”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有了开发性金融的助力,目前,一幅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美丽宜居的西安画卷正铺展在西
北大地上,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碧水绕城
千年古都迎来华丽转身
盛夏时节,漫步在西安城墙的千年古道,一水绕城,碧带环墎。游人如织的环城公园与清澈
的护城河相互交融,一幅和谐美丽的“ 长安上河图” 正在游人面前徐徐展开⋯⋯
西安城墙是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位于外围的护城河与西安城墙相伴而生,共同构成了“ 高墙深壕” 的防御体系。站在城墙上俯瞰护城河,可以直观地看到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
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流转,如今,西安城墙和护城河早已卸下军事防御的历史使命,以更加多
元的角色融入了城市生活功能。
“ 护城河的防御功能虽已不在,但仍然是西安市 34.27 平方公里城区的泄洪干道和雨水调蓄库。 ” 西安市护城河建设管理办公室原主任孙信昌说道,然而,不堪重负的护城河却逐渐变成了西安城内的一条臭水沟,也成了所有西安人的一道心结。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 90 年代前后,西安曾开启过两次护城河综合治理。由于护城河遗留有近百条雨污水管道,多层次的清淤疏浚都没能彻底切断护城河的污水源。
2003 年,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在清淤的同时, 西安护城河开始了标本兼治的 “ 大手术”。此后的 14 年间,西安护城河先后进行了东门至建国门、建国门至朱雀门、朱雀门到西门 3 次规模化改造, 联通了东门—南门—西门段长 6.2 公里、 面积 16.8 万平方米的水域。 其中, 2019 年起,西安城墙护城河及环城公园(西门—北门—东门段)综合改造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开始实施。
“ 护城河改造的背后,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 孙信昌是护城河改造项目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一说起护城河的改造,他滔滔不绝,“ 2019 年,西安护城河及环城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一期项目是国家开发银行给予我们最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护城河的综合改造工程中,无论是河道建设、水质处理、
第 1 页 共 4 页
交通改造,还是环城公园生态湿地建设,都有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的身影。
“ 西安护城河及环城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近 20 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了 15.6 亿元的贷款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客户三处处长李仙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目前,我们已为护城河改造提升项目发放贷款 11 亿元,助力护城河污泥清淤、涵道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曾经讨人嫌的“ 臭水沟” 到水清岸绿的生态栖息地,在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昔日黑臭污浊的西安护城河完成了划时代的华丽蜕变,依偎环绕在高大的西安城墙边,映衬着它的盛世风貌,塑造着西安城市建设的“ 新名片”。
“ 护城河的改造全部竣工,我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使命。” 孙信昌将自己 30 多年的青春献身于护城河改造,看到如今几代人的愿景成为现实,他感到无上荣光。
丝路新港
引领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路向北,从西安市中心来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在加速推进。站在东航站楼的项目工地上,可以看到施工机械全部开足马力,机器轰鸣,伴随着一架架飞机的起落,建设者们正顶着酷暑奋战在施工一线。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楼的主体结构已实现全面封顶,唐代“ 三重檐” 的建筑轮廓已经初步显现。
“ 截至目前,东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完工、屋面钢结构顺利合拢,综合交通中心(TC)及轨道预留工程非地铁影响区主体结构完工。 ” 作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建设管理方,西部机场集团机场建设指挥部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成书恒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三期工程将于 2025 年底全面竣工,整体投入运营。”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民航发展的“ 头号工程”,也是西北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扩建,将成为陕西省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加速构建陆上、海上和空中“ 丝绸之路” 的重要基础设施。
“ 实际上,从 2019 年开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受到疫情的影响,一直面临着客流量锐减的
困境,这对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西部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降低疫情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影响,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在机场建设的
关键时期,及时给予项目贷款资金补足,并为西部机场集团提供了复工复产专项贷款。
“ 作为支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 220 亿元银团贷款的牵头行,国家开发银行陕西
分行协调推动各银团参与行全力为机场建设提供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务。 ”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
行客户二处客户经理张西凯表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 2020 年 7 月开工,截至目
前,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已向该项目发放贷款超 22 亿元,联合其他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近
40 亿元,有力支持了工程建设。”
工程建成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形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