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济时报/2023 年/8 月/18 日/第 004 版农村金融
农村中小银行: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绿色发展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珩
本报记者 王晶晶
8 月 15 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现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无疑是重要举措之一。
农村中小银行作为绿色金融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面临哪些挑战?在促进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中小银行有着怎样的机遇?如何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不断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做好产品增量扩面,助力绿色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珩。
农村中小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三方面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绿色金融是农村中小银行对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积极贯彻落实,既契合了当地经济绿色发展的需求, 也体现了中小银行的社会责任担当。 相比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农村中小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张珩:相比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农村中小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主要面临三方面的
挑战。
一是缺乏整体的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现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主要停留在宏观监管和指导层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多数农村中小银行不仅缺乏整体的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也无法在现有政策框架下设定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制度架构。
二是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足。一方面,绿色金融一般需要较大的融资资金,而长期扎根在县域金融市场的农村中小银行,不仅本身的资产规模和业务体量较小,而且也难以获得优质的大客户,如果一味地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不仅不能形成满足融资需求、促进绿色发展的多赢局面,也会加剧其商业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遏制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当前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多,但受省联社管制和金融牌照少等诸多因素限制,适合农村中小银行本身发展绿色金融的产品只有绿色信贷,对绿色债券、绿色 PPP 等金融工具的运用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三是缺乏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对农村中小银行而言,绿色金融是一项较复杂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业务,其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懂“ 三农” 的金融人才,也需要懂绿色金融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银行本土培养的懂绿色金融的人才比较缺乏,加之对绿色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如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导致其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
多举措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形成新竞争优势
中国经济时报:在“ 双碳” 背景下,中小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需求巨大。在促进中小企业绿
色转型发展方面,农村中小银行有着怎样的机遇?农村中小银行应如何改革才能抓住这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