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证券时报/2023 年/9 月/5 日/第 A03 版对话银行家
兰州银行X委书记、董事长许建平:
从规模银行走向“ 特色精致” 银行
证券时报记者 马传茂 见习记者 黄钰霖
“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自古就是“ 联络四域、襟带万
里” 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素有“ 黄河明珠” 美誉。
作为甘肃第一家地方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兰州银行成立于 1997 年,历经改制、增资扩股等,逐步壮大成长为分支机构覆盖全省的西北城商行龙头。2022 年 1 月,兰州银行正式挂牌深交所,成为甘肃首家 A 股上市银行。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兰州银行,与兰州银行X委书记、董事长许建平进行了深入交流。深耕本地银行业三十余年,这位西北汉子不爱吹嘘,却胸有丘壑。在朴实的话语间,他带领兰州银行从规模银行走向“ 特色精致” 银行的路径渐渐清晰。
“ 我们会做好自身经营管理,推动‘ 质量、效益、规模’ 动态均衡发展,提升银行价值,相信踏踏实实的努力一定能带来收获。” 许建平说。
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兰州银行资产规模达 4615 亿元,上半年全行实现营业收入 41.4 亿元、归母净利润 9.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9%、15.7%,经营质效持续向好,如期实现“ 双过半”。
区域龙头:为兰州和甘肃赋能
证券时报记者:西北地区聚集了许多商业银行,为什么兰州银行能够成为区域龙头?
许建平:和全国性银行相比,区域银行在资本实力、人才储备上都没有明显优势,兰州银行
之所以能够跻身区域市占率领先的银行行列,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
一是客户基础好。我们是本地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半径短、机制灵活,在多数银行主打“ 双大” 策略(大行业、大企业)时,我们坚持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民营的市场定位,为小微企业和兰州民众提供金融服务,积攒了不错的市场口碑。
二是兰州银行切实履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与各级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银政关系,
在主动融入实体经济中推进转型发展,在与城乡发展同频共振中做优、做强。
此外,兰州银行抓住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过去的 10 年,兰州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了近 5 倍。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始终坚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不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倡导和践
行有质量且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证券时报记者:说到客户基础时您特别自豪,兰州银行是如何赢得本地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的?
许建平:靠我们的服务。总体上兰州银行的员工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 35 岁。我们称自己为“ 幸福银行”,号召大家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年轻员工的热情和笑容都很真诚。加上长期深耕本地,我们在本地拥有良好的口碑,因此客户忠诚度、黏性都非常高。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也是“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的第十个年头,作为区域龙头,兰州银行在助力“ 一带一路” 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许建平:甘肃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本土银行,我们积极响应国家“ 一
带一路” 倡议,深化“ 一带一路” 综合金融服务创新。
一是甘当重点项目的金融基石。十年来,我们先后为兰州国际港务区、天水陆港建设、机场
第 1 页 共 6 页
及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为“ 一带一路” 设施联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推进国家重要部署决策从战略到落地。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按照“ 一县一业、一行一品” 模式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同时开展“ 兰银助农” 电商直播,蹚出一条城商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 一带一路” 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三是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加码支持绿色金融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绿色信贷投放额度,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信贷额度不设上限。
证券时报记者: 针对甘肃 “ 强省会” 行动, 兰州银行具体聚焦了哪些重点领域进行信贷支持?许建平:我们是成长于兰州、发展壮大于兰州的本土银行,长期为兰州和甘肃赋能,也必须
在“ 强省会” 行动的全面落实上下功夫。
我们推动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群培育、功能平台打
造、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优化信贷政策,加强信贷资源配置。
我们大力支持重振“ 兰州制造”。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专精特新” 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
我们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为全市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链“ 链长” 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和财务管理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专用高端产品等领域企业加快发展。
直面“ 围追堵截”:窄息差生存法
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大行、股份行“ 下沉” 动作频频,地方银行经营承压,您怎么看待这个局面?
许建平:竞争压力特别大。城商行现在的处境是遭遇“ 围追堵截” ——大行在“ 下乡” 降维竞争,农信机构在“ 进城” 向上竞争,互联网金融在立体打击。所以,我们是“ 上不去、下不去、出不去”。这时候,也希望多一些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资本补充政策出台,提升地方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兰州银行准备如何面对这种不利的经营态势?
许建平:我们既要扬长避短,也要取长补短,通过打造市场化、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
博取生长空间。
首先,要继续巩固传统优势,强化客户立行思维,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场景
体验。同时,主动求变、求创新,提高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的实际本领。
其次,我们主动加强银银合作,利用联动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现在看来,在大型项目融资、金融投资、理财基金业务和外汇业务上都有较大合作空间。譬如,兰州银行的理财产品就受到他行客户广泛欢迎。
另外,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紧跟形势、转变观念,及时调整思路,确保始终走在正确的道
路上,方向、方法不出错。
证券时报记者:激烈竞争之下,银行业息差承压。我们注意到,相比其他上市城商行,兰州
银行净息差水平要更低一些,这是为什么?
许建平:这是个核心问题,主要是存款付息成本高。其中,既有区域内客户缺乏投资渠道、
整体投资倾向偏稳健的因素,也和我们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对公存款占比较低的存款结构有关。
另外,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下调带来比较大的贷款重定价压力,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虽然今年银行业息差下降幅度有边际收窄的倾向,但仍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是影响银行业盈利的关键因素。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兰州银行“ 稳息差” 有何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许建平:降低负债成本是我们近几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我们优化了存款考核体系,把
第 2 页 共 6 页
提高对公存款占比和活期存款占比等任务目标纳入了战略规划,希望通过优化存款结构来引导付
息率下降。
从实际成效来看,今年以来我们存款付息率继续较年初下降了 20 个 BP,成本管理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未来,我们会加大机构类客户拓展力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