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23 年/9 月/12 日/第 B02 版中国村镇银行
厚植兴农沃土 做优普惠金融
——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践行农村金融生力军的时代担当
许庆鹏 本报采访组 霍云鹏 伍洪 方有成
“ 武松打虎” 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其蕴含“ 勇猛过人、武艺高强、敢于斗争”的精神力量,更是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作为“ 水浒文化” 重要发源地之一——山东省阳谷县,正是“ 武松打虎” 这个故事的发生地。“ 狮子楼” 华章溢彩,“ 景阳冈” 誉享中外。以“ 经济强县” 为发展目标,持续对农耕文化、历史文化、“ 水浒文化”“ 红色文化” 发掘、保护、弘扬及传承的定位,让这座千年古城、旅游名城、农业新城更为春潮涌动、生机盎然。深受“ 水浒文化” 的熏陶和影响,新时代的阳谷县人民更为重情重义、自强不息。
作为地方金融生力军,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弘扬“ 武松打虎” 的精神,着力为广大人民谋利造福,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放眼乡村振兴,厚植于村居业务,以“ 管理赋能人才、人才赋能‘ 三农’ ” 为经营策略,在管理上,着力凸显管理机制的务实化、科学化、效力化;在人才上,着力凸显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产能化及综合化;聚焦农业实情、农村实况及农民急需,竭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队伍。
“ 能够在阳谷这片沃土之上,稳健发展、繁茂生长,得益于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不仅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更形成了与‘ 三农’ 同甘共苦、命运共荣的良好奋斗氛围。通过金融服务再下沉、再延伸,金融产品再创新、再丰富,人才队伍再培育、再优化,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同时,更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化、精确化、精益化及精细化,人才队伍的产能产值得到大幅提升。” 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X支部书记、董事长陆海燕介绍说。
据了解,自2012 年成立至2023 年7 月末, 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累计向当地投放各项贷款19.26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 15.67 亿元,占比 81.36%。“ 打工仔” 成为“ 致富能手”
8 月 15 日早晨, 天刚微微亮, 西湖镇孙楼村村民隋继军便开着自己心爱的面包车, 载着锄头、镰刀等农具,前往自家的蔬菜大棚,修整起刚刚拔完瓜秧的大棚。在蔬菜大棚里,笔者依然能够闻到黄瓜的清香。
“ 我这个大棚宽 14 米、长 86 米,是在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支持下,于 2019 年建起来的。虽然你们没有看到黄瓜丰收的时节,但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你们,由于今年黄瓜长势旺、挂瓜多、行情好,这一茬黄瓜,估计能挣 4 万多元。” 隋继军告诉笔者。
隋继军一边修整田地,一边介绍自家棚菜摘瓜时的热闹场景,矫健的身躯,黝黑的脸庞,幸
福的笑容,伴着瓜棚塑料薄膜上的一滴滴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令人置身于世外桃源。
料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底气十足的“ 致富能手”,十五年前还是一个四处漂泊的“ 打工
仔”。
十八年前,隋继军初中毕业后,由于学历低、缺技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只身前往日照等地,开启了自己漫长的“ 打工” 生涯,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赡养老人和娶妻生子,日子过得还算平稳。2013 年,由于家中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又到入学年龄,隋继军只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另谋生路。不怕吃苦的隋继军,将目光放在蔬菜种植上,由于缺少资金,只能应季种植一些露天蔬菜,往往辛苦忙碌一年,还挣不到多少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异常拮据。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
第 1 页 共 4 页

活,隋继军利用自家农田建起一个小型蔬菜大棚,逐渐积累了一些蔬菜种植经验的同时,挣得也
多了些。
要想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好一些,建“ 标准式” 蔬菜大棚是关键。隋继军梦想着建造一座宽敞明亮的蔬菜大棚,可资金从哪里来成了难题。
在下乡走访中,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吕绪阳得知隋继军想要建蔬菜大棚的意愿后,主动找到隋继军,向其了解建造蔬菜大棚的资金缺口和发展规划。让隋继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没有保证人、抵押物的情况下,一笔 8 万元的信用贷款,很快就到了自己的银行账户里,让老实巴交的隋继军甚是感动。
在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支持下,一座崭新的、标准式蔬菜大棚,很快拔地而起。一茬茬黄瓜、芸豆、西红柿等蔬菜,随着四季变换,不断在这个大棚里生根、成长、挂果、丰收。蔬菜变“ 钞票”,隋继军的“ 致富梦” 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更成为了远近闻名、技术过硬的“ 致富能手”。
“ 现在,我家一共建起 4 个标准式蔬菜大棚,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将信贷资金增额到 15 万元,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我,我们家年收入现已达到 20 多万元,老人的生活、孩子读书更加有保障。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还时常向我提供蔬菜种植技术,他们的服务透明、专业、及时,现在我越干越有劲儿了!” 隋继军乐呵呵地表示。
“ 打工仔” 成为“ 致富能手”,这是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一笔毫不起眼的“ 小贷款” 造就的。在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的金融“ 活水” 的浇灌下,阳谷县一个个幸福美满的“ 小康之家” 正不断诞生。截至 2023 年 7 月末,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已累计发放授信金额 10 万元(含)以下的贷款4879 笔、金额 4.54 亿元。
“ 小村庄” 成为“ 鲁西小寿光”
一座座标准式蔬菜大棚,在孙楼村这个相对“ 贫瘠” 的黄土地上拔地而起;一车车绿色、生态、健康、新鲜的蔬菜,持续不断的运往全国各大城市农贸市场;全村 1100 多人,就有 80%的村民长年从事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阳谷县西湖镇孙楼村通过农业转型、农业优化、农业创新,正在成长为下一个“ 鲁西小寿光”。
在村民张虎山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笔者被一座座气势磅礴的蔬菜大棚所吸引。 “ 现在,我流转了近 300 亩农田,建造了 39 个蔬菜大棚,每天前来务工的村民就多达 60 多人,每天采摘上万斤蔬菜。” 张虎山介绍说。
就在一个蔬菜大棚前,笔者见到一辆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