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 年/9 月/12 日/第 011 版神州速览
上市银行半年报“ 收官” ——
国有大行“ 稳定器” 作用显现
本报记者 王俊岭
银行的经营情况,一直被视为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特别是工、农、中、建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 2023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中均进入前 50,一举一动备受全球业界关注。
近期,中国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披露,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晒出自家“ 成绩单”。国有大行在上半年核心指标保持稳健、各类风险总体可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发挥“ 稳定器” 作用的同时,释放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 40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2023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6%,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总体看,“ 稳字当头”“ 稳中有进” 是国有大行上半年业绩的关键词。
关键指标保持稳健——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工行资本充足率 18.45%,处于同业前列;拨备覆盖率 218.62%,连续 3 个季度稳步上升;不良贷款率 1.36%,较年初下降0.02%,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交通银行数据也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底,交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
13.8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33%。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60.39 亿元,同比增长 4.51%。按一级资本排名,交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 2023 年度世界银行千强榜单中位列第九,再创新高。
资产负债持续优化——中国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 6 月末,集团资产总额 31.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7.59%;客户贷款净额为 18.8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9.84%。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较上年末新增 1.46 万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报告期内,中国银行公司有效客户数、个人有效客户数同比分别增长 10.52%和 4.85%,客户基础实现提质扩量。“ 境外商业银行税前利润贡献度同比提升 4.45 个百分点,外币公司存贷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说。
信贷投放有力有效——上半年,中国建设银行贷款总额新增 1.94 万亿元,同比多增 3541 亿元。建行在加大房地产融资支持力度的同时,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制造业贷款新增 4805 亿元,增速 21.40%,基础设施领域贷款新增 8063 亿元,增速 14.13%,科技贷款新增 2655 亿元,增速
21.57%。与此同时,绿色贷款余额 3.48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26.39%,在各项贷款中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 150 亿元。
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据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介绍,农行数字化产品体系日益完善、数字化渠道建设持续深化、数字化风控能力明显增强。截至 6 月末,“ 农银 e 贷” 贷款余额 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22%,近 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55%;“ 惠农 e 贷” 余额 1.02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36%,贷款户数超 500 万户;个人掌银月活客户 1.94 亿户,稳居同业第一。
风险抵御能力提升
2023 年上半年,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全球通胀仍处高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有大行体量大、条线多、业务广,需要应对的挑战不少。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支持实体企业,国有大行给出的贷款利率优惠力度不断加大,而存款
第 1 页 共 3 页
利率调整则相对滞后。净息差收窄,国有大行怎么看?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认为,当前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银行经营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指标上的波动。但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一系列宏观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正推动经济持续好转,必将为银行改善经营带来良好的支撑和有利条件。 “ 工行多元化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行收入结构更加均衡,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 0.37 个百分点。 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占比超过 50%, 同比提升 3.9 个百分点。” 廖林说。
稳住净利息收入“ 基本盘”,拓展非利息收入“ 增长极”,成为国有大行的应对之策。
以建行为例,上半年,建行个人住房贷款新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