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3 年/9 月/18 日/第 011 版经济周刊 财经圈
“ 苏式匠心”,持续锻造优质金融力量
——专访苏州银行X委书记、董事长崔庆军
本报记者 崔昊
自 2019 年 8 月 2 日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四年来,苏州银行乘势从谋一隅到谋全局,规模与规范协同并进,资产质量稳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同时乘跨域之势、蓄融合之能,形成立足苏州、深耕江苏、全面融入长三角之发展格局。
近日, 《新华日报》走进苏州银行,对话苏州银行X委书记、董事长崔庆军,倾听银行掌门人阐述经营理念、发展历程、业务创新等问题,展现中小银行积极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云程发轫,金融“ 强引擎” 支撑“ 大发展”
新华日报:四载耕耘资本市场,苏州银行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崔庆军:四年来,苏州银行云程发轫,始终秉持“ 以民唯美,向实而行” 理念,走出了“ 规模” 与“ 规范” 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独有的“ 苏式匠心” 持续锻造优质金融力量,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从数字中看量变——截至 2023 年 6 月末,苏州银行资产总额达 5802.63 亿元,这一数字是上市前的 1.70 倍;各项存款总额 3661.38 亿元,是上市前的 1.68 倍;各项贷款余额 2838.64 亿元,是上市前的 1.91 倍;4 年来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累计现金分红 36.1 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 2023 年全球银行 1000 强” 榜单上,苏州银行排名第 264 位,较上市前提升 57位。
从突破中看质变——从 A 股上市到资产规模破 5000 亿元大关,从扎实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到打造一体化发展格局,从资产质量管控不断优化到全面数字化转型⋯⋯四年来,苏州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工作部署,厚植长三角核心区位发展土壤,以可持续高质量蓬勃发展为目标,打造企业百姓信赖的银行,诠释作为本土法人城商行专注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心系百姓民生福祉、助力区域经济腾飞的金融担当。
新华日报:苏州银行如何平衡增加信贷投放与降低不良率水平?
崔庆军:一直以来,苏州银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不断提
高数字化风险监测与管理水平,上市以来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数字化风控加快推进, 建设智能风控决策平台和模型管理平台。 统一整合全行智能风控数据、策略与模型,实现快速部署与扩展复用,打造一体化风控中台。同时,紧抓合规内控,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加大案防管理力度,加强合规系统建设。
截至 2023 年 6 月末,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 0.86%,较年初下降 0.02 个百分点,其中正常类贷款占比较上年末提高 0.04 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 0.02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511.85%,拨贷比 4.40%,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不断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2023 年 5 月成功发行无固定期
限资本债券 30 亿元。截至 2023 年 6 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9.3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87%,资本充足率为 13.22%,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和本行资本规划管理目标。
此外,在内控方面,励精图进强化队伍建设。在优化绩效考核的同时,强化各项制度建设,
加大战略政策传导,推动上下步调一致形成战略执行“ 一盘棋”,促进一体化经营形成范式。
第 1 页 共 3 页

公私联动,一体化经营多轮驱动
新华日报:苏州银行如何构建具有前瞻性业务模式?在打造一体化经营格局方面有哪些布
局?
崔庆军:当前,苏州银行不断提升业务发展前瞻性,加快构建客户经营新体系,推进一体化经营格局。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公私联动“ 战区模式”,聚焦特色业务、丰富专属产品、提升服务效能、创新金融科技,精准滴灌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等领域。
践行一条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专门成立“ 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将普惠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快推进普惠金融业务转型发展,切实满足小微实体、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单列专项信贷计划,加强信贷资源倾斜,优化考核指标,优先保证实体企业专项贷款额度。积极抢抓“ 江苏省中小微增产增效专项贷款贴息政策” 窗口期,加大内部资源支持力度,让利小微企业,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打造一块向实而行的科创品牌。围绕科创企业生命周期,打造“ 伴飞”“ 展翅”“ 领航” 三大金融扶持计划,业内首创科创人才企业批量化主动授信产品“ 拨贷联动”;成功落地全国首单集成电路行业银保合作“ 流片贷”、全省首单“ 苏知贷” 等多项首单业务;智权金融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项目笔数位列苏州市第一位;紧跟“ 智改数转” 步伐,智改数转苏州地区授信户数排名第一。积极探索实践科创金融“ 四轮驱动” 机制,打破业务瓶颈,真正使科创金融成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突破口。
擦亮一抹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围绕“ 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战略目标,发挥自身在绿色金融创新实践、重点领域绿色发展等方面优势,探索绿色金融合作新思维、新模式。持续优化“ 绿色乡村”“ 绿色智造”“ 绿色消费” 一、二、三产业绿色金融品牌序列,打造“ 数字乡村” 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成功发行第二期“ 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信贷投放。截至 2023 年 6 月末,绿色信贷较年初增长 48.46%。
勾勒一幅舒心美好的民生画卷。一方面,创新延伸服务场景,助力数字化政务。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