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北日报/2024 年/2 月/22 日/第 001 版
金融“ 活水” 助力河北高质量发展
河北日报记者 王巍
2023 年,全省新增贷款突破一万亿、新增存款创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新高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2023 年,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河北金融交出了实现“ 三个新高” 的成绩单:全省新增贷款突破一万亿、新增存款创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新高。截至 2023 年末,雄安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55.9%;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个率先突破”、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过 1.7 万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 26.9%;绿色贷款同比增长 48.5%;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 33.1%;涉农贷款同比增长 18.9%⋯⋯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展金融创新
2023 年 12 月 14 日, 雄安新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 创新 “ 信用信息+惠企政策+科技金融”
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银企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1 月 31 日, 雄安新区雄县外贸服务资金池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雄县 “ 稳外贸” 创新试点项目,通过为外贸企业预付退税资金,有助于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 融资难、融资慢” 问题,大大缩短了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周期,提高现金流周转效率。这也是雄安新区首个政府参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项目。
一些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 难、慢、贵” 等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 双碳” 专项贷款、“ 雄安新区发展贷款” 等专项信贷计划和产品不断推出,为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市政、生态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碳中和挂钩” 贷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直通车等金融创新成果丰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数字人民币等 10余项金融试点政策在新区先行先试;数字人民币智慧支付示范区、智慧村务平台数币缴费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全国首创;“ 雄安新区建设链金融服务平台”“ 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两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项目在全国复制推广⋯⋯一个个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在雄安新区落地,打造金融改革创新高地,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金融如何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对我省金融机构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需要发扬敢闯、
敢试的创新精神。我省金融机构抓创新、求突破,在“ 先行先试” 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推动廊坊固安县建设金融支持产业协同示范点,发挥金融在京津冀产业协
同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以金融链连接产业链, 促进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相关配套落地布局。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与京津两地人行共同创设“ 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加大对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上企业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再贷款 236 亿元,1.7 万余家企业受惠。该计划降低信贷资金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仅为 4.23%,大幅减少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
日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印发通知, 督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保险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本项目管理处副处长崔娟介绍,我省外汇局推出了多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5 项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政策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享受政策红利等提供了极大便利。
聚焦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 年元旦前夕,全国首个定位钢铁行业的转型金融指导文件《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
第 1 页 共 3 页

作指引(2023-2024 年版)》出炉,界定出 176 项转型金融支持的技术,为金融机构开展钢铁行业转型金融业务提供政策依据,缓解钢铁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压力,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助力我省工业领域降碳转型。
“ 这让我们在制定钢铁行业信贷政策、设计金融产品上有了清晰的方向。”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靳会轻介绍, “ 中行将进一步围绕钢铁企业减污、节能和降碳等领域,积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加大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信贷投入。”
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