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4 年/2 月/29 日/第 002 版迈向金融强国新征程 两会特别报道
防风险、夯基础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全速推进
本报记者 徐贝贝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被持续关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 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均在其 2024 年工作会议中对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出专门部署。
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 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一省一策” 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动城商行、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和风险化解,同时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总体来看,中小银行经营稳健,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风险大幅收敛。
伴随一系列防风险、夯基础的政策“ 组合拳” 显效,当前我国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和占比明显下降,但剩下的基本都是难啃的“ 硬骨头”,需要涉险滩、闯难关。从金融管理部门近期透露的改革化险思路来看,强化公司治理、配强选优地方中小银行高管和关键岗位重要人员、 “ 一省一策” 推动省联社改革、引导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等动作还将陆续落地。
稳妥有序化解部分中小银行风险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中小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实力显著增强,资本充足
率、拨备覆盖率、资产质量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经营和监管指标均处于合理健康水平。
但必须关注到,受外部环境变化叠加自身体制机制方面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小银行普遍开始出现规模增速下降、盈利能力下滑、不良资产率上升等问题,经营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少部分中小银行在前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风险,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比较高。
当然,高风险中小银行的数量、资产总额和不良资产总额占中小银行体系和整个银行业的比例较低。并且,金融管理部门坚持精准施策、一行一策,针对风险暴露的机构“ 精准拆弹”,同时强化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督促其聚焦主责主业、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多措并举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对此,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3 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对稳妥有序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高风险机构中已有相当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已经大幅收敛,实现了可持续经营。
“ 接下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要把握好时度效。”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进改革化险工作,也要准确把握限度,在坚定改革化险的同时防范产生次生风险,还要真正取得政策效果,通过改革化险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分类施策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是促进农村中小银行有效防控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 年以来,在“ 一省一策” 的政策导向下,以转换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功能定位、规范履职行为为重点,省联社改革加速推进,一个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省级农商行(省级农商联合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