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桂林日报/2024 年/5 月/24 日/第 003 版综合新闻
桂林银行三年创优带来深层次改变
——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锻造红红火火的乡村金融品牌
本报记者 黄敏
“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对于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不仅要加强
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 硬实力” 建设,也要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 软实力” 提升。
作为目前广西区内资产规模最大且连续三年在“ 广西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 考评中获得优秀的城商行,桂林银行坚持立足广西农业大区的优势,注重特色化经营,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同广西农村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 硬实力” 和“ 软实力”,逐步锻造出“ 桂林银行乡村金融品牌”,实现了自身稳健经营和服务地方发展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从古人“ 徙木立信”“ 一诺千金” 的典故到现代“ 信义兄弟” 的事迹,诚实守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高尚品质。
在金融领域,诚实和守信不仅是基本规范,更是行业稳健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只有金融从业人员和机构诚实守信,才能够赢得投资者和市场的信任,从而推动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业务开展之初,桂林银行便深知深耕乡村金融,要立信于行、取信于民,要保持诚信,遵守信约,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 《桂林银行价值纲领》明确提出,选拔使用人才其中一项标准就是ZZ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过硬,忠诚干净,诚信正直,自律守规,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不仅如此,他们对服务乡村振兴群众工作提出了六大纪律,“ 说话要算数”“ 群众关心的事马上办” 是其中两项,简单直白的要求直观体现了桂林银行对“ 诚实守信” 的坚守。
如今活跃在八桂大地的近万名桂林银行员工,以扎根乡村、融入乡村、服务乡村为工作导向,积极践行“ 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在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在基层农户眼里,这些“ 三农” 客户经理不仅是一群有能力、有理想、有活力、有激情的桂银人,更是一群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担当实干的贴心人。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赢利性双重属性,对金融行业而言,以义取利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导向,更重要的是坚守道德、诚信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钱真正用到该用的地方。无论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还是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或是为城镇低收入等特殊群体提供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均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的“ 义”。
第 1 页 共 3 页
在近年的发展中,桂林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ZZ性、人民性,通过六大举措开展特色化经营,促进基础服务和生产要素向县城、乡村拓展延伸。依托密布城乡的四级服务网络,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途径,细分农村客户群体,将资金投入到真正有需求的人群身上。并根据农村“ 熟人社会” 的特点,依托服务点站长打通信息不对称的“ 堵点”,将授信理念从传统的审资质、查流水、看抵押品,变为看品行、重口碑和信誉,破解农村信息不对称、村民贷款门槛高的问题。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