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5 年/5 月/8 日/第 012 版农村金融
重实际

接地气
一家县域法人机构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实践探索
本报记者 张宏斌 通讯员 李慧
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五篇大文章”。2025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指导意见》对金融“ 五篇大文章” 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做了更为详尽的部署和要求。作为县域支农支小主力军的农信机构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将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落实于常态工作之中,让金融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每家农信机构需要交出的“ 必答卷”。
近日, 《金融时报》记者在广东博罗柏塘光华食品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这家生产经营传统凉果 20 多年的本土企业,一直都得到了博罗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在博罗本地,像这样的企业与农商银行“ 共生共进” 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也充分体现了小法人机构深耕县域的职责所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守支农支小定位,积极发挥小法人优势,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博罗农商银行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探索。
蓄力科技金融赋能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博罗农商银行紧跟县域产业升级步伐,主动融入博罗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阵地、主战场,发挥金融力量推动产业园区集聚集群发展,助力释放县域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2024 年,该行各项贷款累计投放 161.42 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96.61 亿元,产业类贷款余额 175.22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 75.48 亿元。
据记者了解,该行成立了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工作专班,将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项目投放工作纳入条线考核方案中,鼓励、引导支行加大科技型企业和绿色项目贷款支持力度,提升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坚持“ 一企一策”,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对优质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给予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及优惠利率等“ 四优” 服务。
为有效支持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该行专门开发了“ 兴科贷” 产品,该产品创新采取企业评分匹配信用额度的方式,打破以往主要依靠抵押的融资方式,拓宽了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无需提供抵押的情况下依然能享有一定的信用贷款额度,并可灵活采取机器设备抵押、应收款质押等增信方式。
该行主动与惠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粤财普惠金融(惠州)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对接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发挥银行和担保机构各自优势,相互赋能发展,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稳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帮助企业在贷款到期时申请专项资金,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延续使用已获得的额度用于持续经营发展,该行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便利、高效的转贷服务,让普惠金融政策更好地缓解包括科技类小微企业在内的“ 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推动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践行绿色金融助力“ 绿美博罗” 建设
博罗农商银行持续探索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升级绿色企业授信方式, 优化绿色资金定价,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绿色领域, 深入推进 “ 绿美博罗” 生态建设,扎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将自身发展与当地经济紧密融合,让绿色成为博罗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024 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 73.97 亿元,较 2024 年初增加 14.4
第 1 页 共 4 页

亿元,增幅为 24.26%。
据介绍,该行组建了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绿色信贷工作小组、绿色投融资工作小组、绿色办公工作小组、环境风险工作小组及环境信息披露小组共五个工作小组,推进本行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完善绿色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举措,拓宽绿色融资渠道,持续加大对不同行业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从“ 理念”向“ 实体” 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