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5 年/5 月/9 日/第 007 版财金
银行理财稳健前行结构优化
本报记者 赵东宇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 年一季度)》(以下简称“ 报告”)。2025 年一季度,银行理财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 29 万亿元,累计创造收益 2060 亿元,投资者数量达 1.26 亿个。当前,银行业理财市场呈现哪些新变化,理财投资收益水平是否符合投资者预期,投资者队伍有哪些特点?
规模总体平稳
在资管新规持续推进的背景下,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在行业中已接近九成。 报告显示, 截至 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共有 215 家银行机构和 31 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 4.06 万只,同比增长 0.67%;存续规模 29.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9.41%。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 2.56万只,存续规模 25.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06%。
银行理财采取专业化经营方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 作为独立专业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具备更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更灵活的运营机制和更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能更好顺应监管和市场需求。”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
从运作模式来看,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较高。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23.62 万亿元, 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 81.06%; 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5.52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 18.94%。【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从产品结构来看,银行理财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28.33 万亿元;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0.72 万亿元;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 0.08 万亿元和 0.01 万亿元。
以固定收益为主的产品结构反映出我国银行理财市场风险偏好依然较低,投资者以追求稳健收益为主。对于这种产品结构的成因,曾刚认为,一方面,银行理财长期以保本、低波动为主要卖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接受度有限;另一方面,资产管理行业整体风控要求严格,导致机构更倾向于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此外,国内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也加剧了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的避险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