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科技日报/2023 年/3 月/30 日/第 007 版园区
合肥高新区:强化顶层设计,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 吴长锋
3 月中旬,《合肥高新区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实施方案》发布,合肥高新区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探索实施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 以点带面推动园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而就在前不久,合肥高新区刚刚成功获批安徽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
“ 此前国内尚无园区层面的以工业企业为管理主体的碳积分制度,合肥高新区的碳积分试点制度一经实施将是全国首创,具有创新示范效应。”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低碳中心主任杨庆表示。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
“ 作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合肥高新区在节能降碳治理路径、技术、机制、政策等多维度不断开放创新试点,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为全国工业园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 合肥高新区X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国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周国祥告诉记者,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经率先完成绿色发展总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
编制。
“ 园区系统构建起了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减污降碳、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空间绿色、产业绿色、绿色科技、人居绿色、治理现代化 8 大类共 40 项绿色化指标体系。”周国祥表示,通过开展产城融合综合设计,推进城市空间盘活升级,促进空间利用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合肥高新区用全市 1.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 11%的 DP,亩均效益成效显著。
合肥高新区通过修编能源专项规划,强化工业园区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提效升级及共生链接,支持园区企业实施屋顶光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应用示范工程,提高绿电使用率。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合计并网达到总装机容量 212.379 兆瓦(MW) ,2022 年总发电量为 2.157 亿千瓦时。
在合肥高新区,一批重点用能企业都实施了屋顶光伏。园区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占比 100%,新建绿色建筑占民用建筑比例达 100%。合肥高新区提出碳排放强度管控限制,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园区万元 PD 能耗降低到 0.12 吨标准煤。
“ 我们强化源头管控,实施‘ 区域能评+产业能效评价’ 准入制度,对新建项目开展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设计和建设。” 周国祥说,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预审拿地招商项目 63 个,拒绝了 12 个高能耗项目,核减能耗 1.5 万吨标准煤。
周国祥介绍, 合肥高新区将能耗指标纳入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能耗要素差别化配置。重点对园区家电、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广源头替代措施,推进企业废物“ 零排放”。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对 16 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诊断工作,并形成节能技改方案。
对 10 家重点企业试点编制节能降碳“ 一企一策” 方案,提出近中远期节能降碳目标与任务措施。“ 我们还通过创新建设园区减污降碳及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汇聚环境质量、环境管理、污
染排放、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数据,运用大数据从减污降碳角度为招引项目和工业企业画像,开
展系统精准治理。” 周国祥介绍,目前合肥高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达到了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