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人民日报/2024 年/12 月/6 日/第 012 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社会高质量发展
促进经济
今年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 天津经开区”,英文缩写音译名“ 泰达”)建区 40 年。从曾经的盐碱滩涂到国际化的产业新城,一代代泰达建设者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一路前行、一路思考、一路开拓,探索形成多项制度创新的范例,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40 年来,天津经开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近 25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 5412.2 亿元,为天津市贡献了超 1/7 的地区生产总值、1/4 的工业产值和近1/3 的进出口额,成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显著
自诞生之日起,天津经开区就以“ 国际化” 为鲜明特色。截至 2023 年底,天津经开区拥有来自 97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 1720 家、外资项目 6478 个,实际使用外资近 700 亿美元。其中,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 124 家,共投资 573 个项目;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及总部型机构 11家。天津经开区已成为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天津经开区陆续引进摩托罗拉、三星、诺和诺德、丰田、雀巢等跨国企业,形成投资、技术、管理、人才等全方位“ 引擎效应”。直至今日,外资企业仍为天津经开区贡献着近 50%的地区生产总值、45%的税收和超 70%的工业产值。近年来,英力士、玛氏、明治等新增外资项目相继落地,外资企业加码投资、重仓研发、聚力技改、升级产品。一汽丰田连续 3 年增资共计 11.7 亿美元,投资规模累计达 56 亿美元;诺和诺德 30 年间先后 8 次增资,新增投资 40 亿元扩建新灌装厂;SEW 公司投资 20 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基地;舍弗勒、奥的斯等企业相继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外资研发机构达 17 家。
在吸引外资企业深耕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天津经开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双循环链接节点作用持续彰显。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多条线、多方位开放试点优势,在产业载体创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