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贵阳日报/2025 年/3 月/14 日/第 002 版要闻
贵阳高新区 提升产业含“ 新” 量 增加发展含“ 金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婷
春日的贵阳高新区,处处涌动着创新的热潮:产业生态圈加速成长,创新要素加速汇聚,科
技成果加速转化。
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自诞生之日起,便将科技与创新融入发展基因,释放出无限的发展动能。“ 十四五” 以来,规模、链群、首发等关键词,成为贵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全球首条类 7 代触摸屏智能生产线、全国最大片绕线电感基地、全省首个国家一类新药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和重大成果在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为贵阳高新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下,贵阳高新区紧紧围绕“ 高” 和“ 新” 的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将创新这一“ 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 最大增量”,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前进。
创新“ 内核” 带动产业“ 极核”
去年 12 月,贵阳高新区再添 12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量达到 97 家,并相继培育
11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111 家贵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产业突破,创新先行。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产业发展的“ 卡脖子” 技术,面向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贵阳高新区把创新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推动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一方面,贵阳高新区依托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实现“ 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无人驾驶、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不断发力新赛道。通过“ 两条腿走路” 的方式,既夯实根基,又抢占先机。
得益于创新,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航空环锻件柔性智能生产线,实现热加工企业制造全过程可控化、变形过程数字化、材料和能源节约化,全面融入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依托创新,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从“ 制造” 向“ 智造” 转变,产量从最初的年产十亿多只提升至年产上百亿只,人均产值近 3 年保持 30%的增速,成为中兴、TCL 等世界 500 强企业的供应商。
拥抱创新,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从研发智能制造技术到开发自动驾驶底盘再到推出
整车产品,一步步跻身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