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农民日报/2025 年/3 月/11 日/第 006 版国际农业
深耕科技“ 走出去”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农科院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综述
赵玉华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董家琛
农业科技交流,能够推动实现各国先进农业技术资源、土地资源、种质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是中国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农业合作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 山东省农科院”)不断深化与东盟、非洲、中亚等区域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通过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构建农业科技合作体系、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联合各方力量,助力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服务 提升农产品产量
农业技术服务能够推动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业“ 走出去” 意义重大。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在印度尼西亚、苏丹等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服务,选育新品种,提升了当地农产品产量。
在印度尼西亚,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饲料玉米需求量提升,印尼
出现了玉米短缺情况,常年依赖进口。
“ 基于多年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印尼的迫切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育种等技术服务,提高印尼的玉米育种与生产水平。”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丁照华说。
2013 年起,山东省农科院在印尼东爪哇省建立研发基地,与印尼国家谷物研究所、印尼和荣农业公司合作,“ 本土化” 培育杂交玉米品种。新品种对于主要病害“ 玉米霜霉病” 抗性强,且产量显著提高。2021 年,中国专家组选育的“ IDCHN04” 等 4 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印尼国家审定,这标志着我国在国外实施的“ 本土化” 玉米育种实现了新突破。
专家组不仅在印尼多个地区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还多次举办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暨培训会,累计培训当地农民 1000 多人,构建了“ 政府政策引导、科技引领带动、产业同步推进” 的运行模式,助推了印尼玉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