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成熟”的干部会提拔,“成熟”到底指的啥?
组织人事工作中,有个提法叫做“成熟一个、提拔一个”。 这个干部“成熟了”,组织上就会考虑启动提拔晋升程序,安排到更高的岗位上去,或者选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接受更多的锻炼,做好准备去挑更重的担子。 这一步,可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一步。 跨上去,那就是开始了提拔晋升之路,不管将来的发展怎么样,起码这第一步是迈出去了。 那么,我们不禁会问,“成熟”的干部会提拔,“成熟”到底指的啥? 在这里,有一句古语表达的很到位:三十而立。 这里的“而立”,立的是什么? 立的,是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一个看待万物的世界观,一个处理事情的方法论。 就像是孩童,他的行为准则,就是父母、老师的教诲。 父母、老师说什么,孩童就真的当做是无比正确的公理,刻在脑子里,并且把这些公理当做处理任何事情的指导。 而成年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 就像是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觉得就该这么做,并且会义无反顾的执行,有的就会把它当成一种违心之举,避之而不及。 这就是世界观的不同。 “成熟”,就是形成了符合组织要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思。 我们日常中,会干很多的工作,也会有很多的思考,可是这些单纯的事务性的忙碌,并不必然会有利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养成。 比如是在某科室负责某项业务,时间长了以后,对于业务工作必然是烂熟于心。 而类似的事务性工作,就像是小孩子开始学着用筷子。 开始的时候,总是很费力气,这一根筷子要怎么拿,那一根筷子要怎么配合,费尽脑筋,还不一定能够夹起来想吃的菜。 而成年人,根本不需要任何特意的思考,喝醉了酒的人,吃一碗面条也不会洒的到处都是,反而是稳稳当当的夹到自己的嘴里。 随着对事务性的工作熟悉程度加深,对于工作,也就开始越来越自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业务工作,手拿把攥,简单的很呐。 这就是一种过于自信的情绪。 要知道,工作,并不单纯就是技术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之外的,诸如沟通交流、综合协调、平衡、分配、管理、学习等等很多的事情。 而这些,是单纯从事务性工作的忙碌之中,锻炼不到的。 而干部提拔中的“成熟与否”,恰恰是看工作之外的这些成长。 这是因为,干部提拔,是要去往新的岗位。 就像是一颗螺丝钉,在原来的机器上拧在那里好好的,但是现在组织需要这颗螺丝钉换一个地方,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这颗螺丝钉,要做的不是把之前的尺寸带过来,因为不匹配。 只有针对新岗位进行尺寸再造,才能适应新岗位,发挥出组织需要的,个人应有的作用。 提拔之后,换岗位,换单位,换系统,换地区,换区域,甚至于去往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组织可以给咱们学习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很长。 而最重要的是,咱自己,要让组织相信,我们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并且把新业务办好。 在这种情况下,之前事务性工作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在原单位可能展示的淋漓尽致,“大拿”一个。 一旦离开原领域,这些事务性经验很少能够有助于解决新问题。 这个时候,最有帮助的,反而是世界观、方法论一类的知识。 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因为问题千百种形态,解决办法也会有千百种。 事务性的经验,是解决其中的“一”,对于“二”,“一”的办法还真不一定管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能拘泥于解决单一问题。 要学着去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跳出局部,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自测一下,自己是否符合“成熟干部”的标准。 那就是,和同样条件的身边人比较一下,一个陌生的领域,咱自己能不能做到最迅速了解、适应、掌握、创新。 如果不是,那么就该反过头来自己想一想: 是不是只沉溺于事务性工作。 从而忽略了总结提炼升华,没有建立起最内核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还得继续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