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领导总总总安排我做别人的工作,怎么破?
这种堵心,你遇到过吗? 明明该是别人干的活,领导非要交给我们;干得越多,越被领导批评;好不容易替别人把活干完了,发现出力还不讨好,领导、同事并不领情。 举个朋友A的例子。 前段时间,A特别忙,经常加班加点。单位同事B请假回老家,所以,领导就把B的工作交给A。这项工作已经拖了很长时间,而且量很大。A就给领导解释: 最近手头事特别多,顾不过来,本身对那项工作也不熟悉,原本一直是A干的,能不能继续让B干 话刚说完,领导脸色当场就变了: 怎么啦,一干到工作就分得这么清,这怎么就与你没关系呢,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相互帮下忙怎么了 看到气氛尴尬,领导又换了口气:“辛苦一下,A有个其他的急事,你帮个忙”,听到这话,A不得不答应下来。 如果你是A,你怎么办? 干?不干? 其实,事情很简单,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换一种沟通方式,或是把说话的顺序调整一下,可能就不会是刚才A的结果——敢怒不敢言,委屈往肚子里咽。 领导刚把活布置完,立即回应: 没问题,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但是,最近我手头事也不少,再加上这原来是B管的业务,我不太熟悉,时间也比较紧,为了不耽误事,建议让B也配合一下,毕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能不能让他先提供一些基础材料,或者让他先把把关? 这番话说出去,领导一般都会爽快答应——好,你去跟他说,就说是我说的,让他配合你。 比较前后两段的应对(红字和蓝字),内容几乎差不多,都包含了“答应、解释、建议”三个部分,但不同的是,前者是“先解释、后建议、再答应”,而后者是“先答应、后解释、再建议”,说话顺序不同,效果截然相反。 “答应”是表明态度。 这一点,是体制内职场人应该首先表现出来的,尽管不是我们的工作,尽管与我们无关,尽管我们受了委屈,但站在领导角度,他要的是结果,如果开始不表明态度,那就说明我们在推诿,就这一点足以引起领导的反感。 “解释”是为了让领导了解情况,通过合情合理的解释分析(注意:解释时应尽量站在领导角度,如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或不耽误工作,所以要怎么怎么样),让对方觉得你是在为他考虑,从而为下一步建议做好铺垫。 “建议”是引导领导往我们所指引的方向去,也是我们的想法和要求,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铺垫,让领导心甘情愿的接受。 这就是沟通说话的艺术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笔杆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