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社会和职场的毒打,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来源:原生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讲,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不一样。 如果家庭条件好,父母有文化、有修养、懂事理,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比较到位; 如果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不懂人情世故,没有家学传承,那么孩子生下来后可能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的熏陶。 家庭教育不到位,则大多数人的教育只能通过学校来完成。 我们计算一下: 假如一个人22岁毕业,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也就是说22年中有16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如果一个人读了研究生,那么他在学校里呆的时间更长。 这就容易产生一个问题,这么长时间的学生身份,很可能会将我们的思维潜移默化为学生思维。 学生时代15、16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进入社会后,我们带着在学生时代形成的惯性思维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往往会撞得头破血流。 这个社会的实际运行规则与书本教育的强烈反差,对于我们的价值观发起了剧烈冲击。 进入社会和职场后,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将学到的书本上的道理应用到职场中去,更多的是如何破除学生时代形成的思维方式,形成新的、适应社会运行规则的思维方式。 在“体制内的学生思维如何毁了你”这节课中,讲了五个方面的转变: 1.从学历崇拜到综合权衡的转变; 2.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3.从单一评价思维到多元评价思维的转变; 4.从埋头拉车到抬头吆喝的转变; 5.从非黑即白思维到承认中间地带的转变。 进入社会和职场以后,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我认为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拒绝学习,不要拒绝改变。 而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是,总习惯让世界按自我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规则去运行,即使意识上自我嫌弃,潜意识里却拒绝改变。 实际上,我们这辈子最深刻、最全面的教育,并不是在学校完成的,而是在职场和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完成的。 职场和社会的毒打,才是最好的老师。 进入职场和社会以后,你要自己找到学习的方向,找到学习的标杆,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实践中学习,在试错中学习,向强者学习,在血泪中总结,与现实交手,学会自己寻找答案。 我们不能再沉醉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游戏和空中楼阁,我们不能再依赖于有手把手教你的老师。 社会对你的改造,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总结搭建成与原有认知体系不一样的实用理论。 所有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地方,与社会的价值观、与周围的环境、与领导和同事有冲突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去反思、调整和适应的地方。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笔杆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