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有的开会为什么总说套话空话?
文山会海一直是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尽管有所遏制,但并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愈演愈烈。 关于会议形式主义:一方面关注的是会议太多。有位乡镇X委书记曾苦笑,乡镇想要开一个干部例会或X政班子会议,往往都很难召开成功,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在晚上召开。这是因为有不少干部要请假,要么是参加上级的会议,要么是有迎检及重点工作任务。 另一方面关注会议的质量、效果如何。表现突出的就是“为开会而开会”,从而导致套话空话太多,真正影响了开会的实效,一些工作的落实就停留到了层层的会议上,会议散了之后,也就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没有谁会真正去落实。 这里面当然有多重因素,但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会议内容太过空洞,找不到真正的干货,参加会议的同志也不知道该怎么落实。 为什么开会总有那么多的套话空话?主要应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套话空话好写,实话真话难写。只要是套话空话,总有一定的套路、模式,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而且还可以到处借鉴。但是实话真话就有些难了,既要有务实、创新方面的关注思考,更得有长期、务实的调查研究和信息积累。 有的不是不想写点实话,但就是不知道从何下笔。写来写去,就只能是套话空话了。 二是有的开会就是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这就是“为开会而开会”,目的就是贯彻上面的会议精神,并不是真想解决什么问题、落实多少任务。 这里面也有多重原因:一者,上面的会议精神也是空洞无物;二者,开会就是为了留痕、避责,属于规定动作;三者,有些会议本就是可开可不开的,本身就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三是现在的会议实在太多了,哪有那么多的实话可写?毕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写,手里也就那么一些素材。有的工作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内容也就是些老套路,即使是些工作上的干货,也都快讲成套话了。 四是有些会议形式比较单一。现在大多数会议都是灌输式的,缺乏更多的互动性,尤其是在互动方面也是准备不够充分,无论是组织开会,还是参加会议,都没有做好精心准备,比如会议主题、问题调研等等。 其实,开会仍然是抓工作、落实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但是,如何开好会,如何开出效果,还是值得思考的。就拿会议讲话来说,至少有几点可以考虑: 按照一般之套路,领导讲话无非就是三个方面:一是谈认识,为什么?二是谈重点,干什么?三是谈措施,怎么做? 但套路归套路,关键是要在套路当中写出干货、写出实招,这就需要有三个方面的扎实准备:一要有常态化的实地调查研究,而不是只坐在办公室看材料。这不仅是收集各方信息数据,更重要的是培养思想观点,因为看材料和实地调研所了解的情况,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 二要有长期性的数据汇聚思维,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碎片化学习特点,不断将书本、材料、网络等各种信息充实到自己的大脑,特别是自己关注的领域。有的时候,仅仅是材料的收集,而没有将关键信息进入大脑,也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信息太多了。 三要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全面、精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工作的重点、措施、方法也就有了。有的会议之所以空洞,就是因为回避了问题,或者是对问题隔靴抓痒,不敢直指实质要害,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所以又怎么能够出台管用的措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