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提拔的大忌,远不止“老实”这一条
提拔,是一锤子买卖。
按照目前的流程来看,走完了既定动作,出现在了任职文件上,开始了试用期,这件事就是板上钉钉,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提拔前,作为被提拔对象,内心肯定是忐忑不安,总是担心万一出现什么差池。
这个时候,最紧张的,是被提拔人。
反倒是领导,作为能够决定名额花落谁家的甲方,占据着有利位置。
但是,一旦名额落定,这事基本上就算是办妥了。
再往后,领导的决定权就会不断减弱。
一方面,因为有试用期,还有再晋升下一步的间隔期,这几年时间内,就算是再想给你使劲,往上托举,也是规定不允许。
另一方面,一般的单位结构下,领导将你从普通干部晋升到中层,一般都有决定权。
但是再往下,首先是竞争难度极具增大,其次是决定权已经不仅仅掌握在单位内部,而是在组织口统抓。
这就决定了,领导在这次提拔中,会是“一锤子买卖”。
那么,这个过程前,领导的影响很大,但是走完流程,领导对于将来个人的走向,影响力就会减弱。
毕竟,好几年的时间过去,领导在哪都还不知道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谁知道几年过去,领导是退了,还是升了,还是二线了。
县官不如现管,离开了决策岗位,再使劲也仅仅是建议,而不会是决策。
所以,这也就导致,很多领导在决定人选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考虑这个人怎么样。
领导会想,我提拔了他之后,他能不能继续实心实意跟着自己干,会不会得了便宜转头就走。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这种事情,大家都见得多了。
尤其是对于这种一锤子买卖,就会比较慎重,会变得斤斤计较。
为什么说,提拔的时候,都是领导最熟悉的人获得提拔,就是这个道理。
他连你的脾气秉性都摸不上来,连你长什么样子都没有印象,他可能把名额放心的交给你么。
为什么说,工作中一定要早请示、晚汇报,一定要积极主动出击。
一方面,能够更好的跟进领导的思路,防止方向出错,越干越错,努力全白费。
另一方面,就是借着汇报沟通的机会,让领导脑子里有对咱的印象。
就算是托人找关系,给咱使劲,总得让中间人介绍咱的时候,领导脑子里能够反映出来是谁吧。
这就和考试一样,你自己考试成绩最起码得考到59分,这找人才能给你通融一下,让你上60分吧,你要是交白卷,这就是神仙难救。
又或者,处事唯唯诺诺。
见了领导,怕的要命,不敢说话,更不敢借着工作见面的时机,去进一步加深一些工作之余、私下里的沟通。
又或者,盲目的听话。
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懂得平衡听指挥和谈待遇的平衡之道,太过老实。
又或者,不敢争抢。
利益,都是争来的,坐等平均分配,蛋糕早被人家吃光了,不主动出击,能行么~
发现缺点就要改,发现不足就要补,发现机会就要抓住,一点点的把自己往适格人选上面靠,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