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写作心得之二:领导讲话稿写作之我悟
我原本不该吃“文字”这碗饭的。高中选了理科,大学读的工科,典型的理工男。参加工作初期,从事的也是专业对口的安全管理工作。后来一起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我负责单位系列材料的起草,被领导看中,一番“迷魂汤”让我走上了文字工作者这条“艰辛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这些年在体制内从事文字工作,起草最多的,是领导讲话,收获最大的,也是起草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是领导理论修养、经验阅历、思维方式、领导艺术、工作方法、能力水平和个人风格的综合体现,也是领导履行职责、表达思想、部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何有的领导讲话能让人精神振奋、记忆深刻、回味无穷,而有的却让人昏昏欲睡、不知所云?这就凸显了领导讲话稿的重要性。
这里我想多说一句,领导讲话稿为什么要由写作班子来完成?毛泽东主席曾大力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其实我认为,领导“亲自动手”撰写讲话稿,主要是做到“五定一把”:定方向、定格局、定目标、定措施、定保障和把关修正,并非要求领导字酌句斟、亲自输入电脑和打印。写作班子则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领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加工提炼,形成完整的稿件交领导审定。例如公开报道显示,X的二十大报告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起草组组长,亲自动员部署、全程领导起草工作,并有5个起草小组参与。
初涉领导讲话稿起草时,一位资深“笔杆子”给我分享了领导讲话“抄写改念”的“四层境界”:一是多抄写成熟的领导讲话稿,认真学习借鉴。据说这源自过去没有打印机,材料靠手写,定稿后由字迹工整的人誊抄后呈送领导。二是尝试自己撰写初稿,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三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负责文稿修改工作。四是成为了领导,念别人给你写好的稿子。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停留在第三境界。即便偶尔有念稿子的机会,还是更愿意用自己思考、起草的稿子,毕竟没人比自己更清楚想说什么、怎么说。
和许多同行一样,我从事文稿工作也经历了“四步曲”:起初是“好难”,初入行业时,感觉什么都不懂,无从下手,一听说有材料任务就心里慌。接着是“不难”,经过一段时间磨炼,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特别是老师傅传授的“三点式(如认识、做法、打算)”挺实用,写作开始得心应手。再往后发现“还难”,提站位难、出新意难、求突破难,感觉陷入了瓶颈。当这个瓶颈突破后,就进入“免难”阶段,对材料写作的认知和理解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构思思路、搭建框架,还是提炼观点、精炼文字,都变得轻松自如,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所以,还在文字岗位上彷徨、痛苦、修炼、拼搏、成长的同行们,要相信自己,不断突破自己,光明就在前方。
领导讲话稿起草的难点在哪里?我的感悟就是一剂“六wèi帝皇丸”,这六点做到位,就能成为撰写领导讲话稿的高手。
把准材料定“位”。领导讲话稿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体可以分为几大类:一是讲话类,作为现场最高职务领导作出指示,需要体现权威性和指导性。二是报告类,代表单位和个人作工作报告,阐述工作进展、成果、问题及解决方案,如X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全会工作报告,个人述职述廉报告等。这个不管是否在场最高职务领导,都要体现全面性、详实性,比如市委书记在市委全会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三是发言类,通常不是现场最高职务领导发言,需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者态度。如典型发言、表态发言、研讨发言、检讨发言等,要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仪式类,如会议活动的主持词、致辞等,语言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五是书面类,单纯用文字形式表达的内容,如批示、作序等,要高度概括、言简意赅,作序还要体现文化内涵。若领导因特殊原因作书面讲话的,根据性质归入前述类型,不算此书面类。
领导讲话还可以细分更多类型,但总体而言,要根据不同的性质、目的、内容、场合、环境和受众,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和写作风格。动笔前一定要先了解整个活动方案,从中准确“定位”,才能确保行文与领导角色相符,避免讲话稿出现方向性错误。比如,现场最高职务领导是副职时,讲话可借“根据X组决定”“受(正职)委托”等形式明确授权范围、增强权威性。
以下感悟主要针对前述第一、二类,当然有的也适用其他类型。
琢磨领导口“味”。每位领导都有其独特的经历阅历、文化背景、工作习惯和语言风格。有的领导讲话简洁明了、直切主题;有的喜欢引经据典,展现文化底蕴;有的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案例来阐述观点;有的偏好对仗的标题形式。
如果把材料比作产品,领导就是客户,产品必须契合客户需求。所以,写材料必须先了解领导特点,组织文字时充分考虑领导的口味,才能获得认可。例如,领导是技术出身,可适当运用专业术语,体现专业性;领导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使用接地气的语言和实际案例会更贴近群众。契合领导风格,能让领导讲话更自如,也能增强讲话稿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如何准确揣摩到领导口味呢?第一,多看多读领导过往讲话稿,掌握其逻辑层次和框架结构。第二,多听多记领导即席讲话,这最能体现领导风格,多留意领导爱讲什么、喜欢怎么讲、什么内容反复强调。第三,多学多悟领导修改手稿,逐一对比领导删掉的、补充的、修正的内容,反复思考为什么这样调整、取舍、修改,高明之处在哪里,自己差距在哪里。第四,多问多思领导意图,全面思考和把握领导的具体意图、想法,想不清楚时要主动询问,得到明确授意,事半功倍。
鉴别资料真“伪”。素材是讲话稿的血肉。一方面,素材资料的积累量决定了文稿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也决定着成稿的速度和质量,只有勤积累,才能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另一方面,素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直接关系到讲话稿的方向和效果。撰写讲话稿是为领导提供参谋,若论据有误,观点必然错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数据、案例和观点层出不穷,撰写者不能盲目引用,要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原始资料。
可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相关人员交流等方式,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统计数据,要进行反复核实;引用案例,要保证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只有保证素材真实,才能使讲话稿方向正确,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参谋和决策依据。
注意情感投“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讲话的对象是听众,要想让讲话产生良好的效果,撰写领导讲话稿时不说要“迎合”听众,但要充分考虑听众感受,了解他们的身份背景、心理需求和接受习惯,采用合适的表达口吻,满足听众的情绪价值,回应他们的合理需求,赢得听众的信任和拥戴,更好推动工作落实。
具体在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听众利益相关的内容,如工作福利、职业发展等,让听众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在语言表达上,要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避免使用生硬、刻板的语言。通过这种感情投喂,能够拉近领导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增强听众对讲话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常怀文字敬“畏”。文字是严肃的表达方式,领导讲话更具ZZ权威性。这要求起草者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敏锐的ZZ眼光和坚强的X性,能准确表达X和政府的根本立场,把握正确的ZZ导向。
我们讲撰写领导讲话稿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一定要把握是在“代领导立言”,千万不能“以我为主”进行个人才华展示。所以,所说之事必须是领导所想之事,所谋之策是领导已定之向,所写之话是领导常言之语。
写作过程中,要敬畏文字,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度,不能信口雌黄,不随意编造或夸大事实。引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时,要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误或歧义。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词汇,维护领导讲话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文稿不出错是文字工作者的底线,特别是关键性的错别字,会令领导极为反感,让辛勤付出付之东流。在校对呈报前应要特别关注四个重点:一是领导姓名、职务是否有错误;二是领导修改处是否改到位;三是呈报件是否最后版本;四是字词句和标点符号是否还有错漏,特别是同音字、同义字、输入法需要选择的字。还有一个虽然不是撰写过程中的事,但很重要,就是装订时要看是否有缺页或顺序错误。
力求云蒸霞“蔚”。一篇优秀的领导讲话稿不仅要内容丰富,文字表达也要力求优美。在保证内容准确、真实的基础上,撰写者要多进行文采雕琢来增强视听体验,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一些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引用一些经典名言、诗词警句,提升讲话稿的文化内涵。同时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层次,使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通过写出文采,让领导的讲话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撰写领导讲话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好讲话稿没有严格标准,也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才能写出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这剂“六wèi帝皇丸”,既是个人写作方法的感悟,也是文字工作者应有的职业追求。愿我们保持赤子之心,心怀敬畏之情,在稿纸上书写时代风云,在文字间传递信仰力量。